2022届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明与小农经济的产物,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其文化生产的方式基本上是个体的、手工的、作坊式的,传承的方式多为师徒式或家族式的代际传承,因此,称不上独立的文化产业。而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被起用,特别是数字技术及新媒体出现之后,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一种现实语境下,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抢救、保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在内的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采取建博物馆和原地保护的方式,还可利用三维立体扫描技术建设数字博物馆。同时,高仿、复制、修复、修补、温控、保湿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使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上一个新台阶。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是以人为载体的活态文化,传承的链条非常脆弱,随着一批又一批老艺人的去世,一些其有特殊技艺的文化门类也随之消亡。而利用现代数学影像技术对民间老艺人进行全程拍摄记录,对民间戏曲、音乐、舞蹈、口头传说等进行影像记录,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存,也有利于后人观摩学习,这方面的工作尤其值得重视。
利用大众传媒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传统文化资源不该排斥大众传媒。借由传媒的整合和推广,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获得第二次生命,还能铸就为大众所熟知的传媒品牌。仅以近些年的电视荧屏为例,就有《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唐宫夜宴》《中国记忆》等家喻户晓的节目品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如浩瀚的大海,现在挖掘开发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能将庞大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打造成知名的传媒品牌,其社会效益将不可限量。
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与接受方式。传统文化产业在今天之所以缺少吸引力就在于文化的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激不起人们的欣赏兴趣。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利用科技手段,让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广泛参与,人与文化双向互动,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河南卫视七夕节目《龙门金刚》以河南本土文化为依托,运用大量的科技元素,使本来端坐于石窟中的佛像活了起来。节目最终具有了超越传统、融合现代的魅力,传统文化的创新,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汪振军《用科技助推传统文化转型》)
材料二:
①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存在着契合性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受到了以开放性为特点的现代科技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为条件。这种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特点。现代科技与工业经济和市场条件相适应,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有着强烈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对仍然保留着一定封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带来了一次新的冲击,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和容纳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
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中心原则受到了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的冲击。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儒学的核心是“ 仁” ,由此形成了浓重的伦理中心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了人性和人生问题,侧重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规范等宗法伦理问题。现代科技侧重于研究人对自然认识和对自然界的改造与利用,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占了主导的地位。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中心原则就受到了物质利益原则的冲击。
④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和应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给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社会进入信息化后,先进通信网络的形成使传统大众传媒走向没落,大众传媒原来拥有的道德传播、控制社会舆论的作用大大减弱,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受到多种渠道信息源的影响而日益多元化,另外,通信网络的发展,电话的普及减少了人们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影响到对人们发展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也会加深人的孤独感。
⑤培育和树立现代科技蕴含的高尚科学精神,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科学技术本身不仅蕴含着世界观价值、方法论准则和伦理学规范,而且蕴含着体现现代科学技术本质的科学精神。同时文化模式是从总体上和规律上解决文化发展的目标选择和结构特征问题。选准正确的文化模式,才能使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制定出科学的对策。
——(刘金鸽《现代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因其生产方式而形成了封闭性特点,所以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也小。
B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C .先进通信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信息渠道,也促进人们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D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都以伦理学规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比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紧迫。
B .新媒体在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吸引流量时,也不能忽视其道德传播、价值导向作用。
C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最终会导致伦理中心原则被物质利益原则代替。
D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选准正确的文化模式比培养高尚的科学精神更重要。
3 .下列不属于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一项是()
A .新版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
B .敦煌手机全景博物馆
C .央视原创节目《典籍里的中国》
D .网上直播带货卖汉服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材料二中作者对第4段的观点论证得不够严密,请简要说明。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与肉
张贤亮
许灵均没有想到还会见着父亲。
这是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在这家高级饭店的七楼。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而在那儿,在那黄土高原的农场,窗口外就是绿色的和黄色的田野,开阔而充实。他到了这里,就像忽然升到云端一样,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父亲穿着一套花呢西装,翘着腿坐在沙发上。“ 我一到大陆,就学会了一句政治术语,叫‘向前看’,你还是快些准备出国吧! ”
他想,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但又怎能忘记呢?
先是被父亲遗弃。母亲死了,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单是撇下了他。以后他搬到学校宿舍,靠人民助学金上学毕业了,他成了一名教师,却因为学校要完成抓右派的指标,就又把他归到父亲那一边去。人们又遗弃了他,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啊,父亲,那时你在哪里?
现在,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
刚刚,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简标,还有印着波音747 的椭圆形标笺。而他呢,经过两天两夜汽车和火车的颠簸才到这里的。他提来的灰色人造革提包放在长沙发的一角,可怜巴巴地缩成一团。上面放着他的尼龙网袋,里面装着他的牙具和几个在路上吃剩下来的茶叶蛋。他看着那几个诧异得咧开了嘴的,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想起临走那天晚上,妻子秀芝还叫他多带些茶叶蛋给父亲吃,不禁苦笑了一下。
吃完晚饭,父亲把他带到舞厅。在柔和的乳白色的灯光中,一些男人和女人像月光中的幽灵似地在他身边浮荡,他感到不安起来。刚才在餐厅里,他看见有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就端了回去,竟从肠胃里发出一阵痉挛似的反感。在他那儿,上县城的国营食堂都要带一个铝制饭盒,把吃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
有几对男女跳起奇形怪状的舞蹈。这些人就这样来消耗过剩的精力!他想起现在正在热得发烫的稻田里收割的人们。他们弯着腰,从右到左,又从左到右不停地摆动上肢。偶尔,他们抬起头向远远的担子嘶哑地喊着:“ 喂,水,水。” 啊,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那该有多好。
“ 您会跳舞吗?许先生。” 忽然,他听见密司宋在旁边问他。他刚捕捉到的一点味儿马上消失了。
“ 不,不会。” 他心不在焉地向她笑笑。他会放马、会犁田、会收割,会扬场。为什么他要会跳舞——跳眼前这样的舞呢?
“ 你别为难他了,” 父亲笑着对密司宋说。
“ 你还要考虑什么呢?嗯?” 父亲又燃起烟斗,“ 现在办出国签证还比较容易,以后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 我也有我所留恋的。” 他转过身来面对着父亲。
“ 包括那些痛苦吗?” 父亲意味深长地问。
“ 唯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 是吗?” 父亲抬起头来。
是的。他解除劳教以后,因为无家可归,于是被留在农场放马,成了一名放牧员。
清早,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他就把栅栏打开。牲口用肚皮抗着肚皮,用臀部抗着臀部争先恐后地往草场跑。他骑在马上,在被马群踏出一道道深绿色痕迹的草场上驰骋,就像一下子扑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他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风擦过草尖,擦过沼泽的水面吹来,带着清新的湿润,带着马汗的气味,带着大自然的呼吸,从头到脚摩挲遍他全身,给了他一种极其亲切的抚慰。他伸开手臂,把头偏向胳肢窝,他能闻到自己的汗味,能闻到自己生命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气息混在一起。他的消沉,他的悲怆,他对命运的委屈情绪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有时,阵雨会向草场扑来,他必须把马群赶到林带里去。他骑在马上,拿着长鞭,迎着雨头风,敞开像翅膀-样的衣襟,在马群周围奔驰,呵叱和指挥离群的马儿。于是,他会感到自己躯体里充满着热腾腾的力量,他不是渺小的和无用的;在和风、和雨、和集结起来的蚊蚋的搏斗中,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
他终于回来了。汽车沼前面横着全县唯一的柏油马路。那上面仍然蒙着一层薄薄的黄尘,风一吹,就在商店、银行和邮局门口打旋。两边,仍然是东倒西歪的土房,有的门上还能看到古老的雕花门楣。
但是,他一下车,就是一种像是从降落伞落到地面的感觉,他的脚又踏着实地了。
他家门口正站着几个人向大路上眺望。秀芝的白布围裙,在柔和而苍茫的暮色中就像一点皎洁的星光。很快地,那里人越聚越多,最后,他们看出了是他,全都向大路上奔跑。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红衣裳的小女孩,她就像迸射出的一团火,飞也似地向他扑来。她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近。
(选自张贤亮《灵与肉》,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带许灵均到高级餐厅、参加舞会,向他展示贴满标签的箱子,既想补偿他,也想诱使他出国。
B .“现在,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这句话里包含着许灵均的委屈、怨恨、期盼和久别重逢后的惊喜。
C .在和父亲深入交谈后,许灵均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些曾经的痛苦都是让他留恋的宝贵财富。
D .从“升到云端一样”到“降落伞落到地面”,这种感觉的变化体现出许灵均回到草原后内心的踏实。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通过许灵均的观察和联想,展现了饭店和农场窗外的风景,“空漠”“开阔而充实”传递出人物的主观情感。
B .小说插叙许灵均被父亲遗弃的情节,既补充交代父亲的遗弃带给他的痛苦,也为下文他拒绝父亲的出国邀请埋下伏笔。
C .小说用对照的手法写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生活样貌,草原的贫瘠、落后与父亲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
D .小说结尾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小女孩向着许灵均“越跑越近”,隐喻他和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8 .小说中关于“茶叶蛋”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会邓友龙使金还,言金国困弱,用师之意益决。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诏。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岳大理,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罢师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后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测淮水,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渡。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三年春,时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且言金人既指韩侂胄为首谋,宜暂免系衔。
侂胄大怒,罢崈。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准,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九月,张岩罢。岩自侂胄委开督府,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万缗而无寸功。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 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 帝不答。后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夏震统共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嘉定元年六月,王柟以侂胄、师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国和议谕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B .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C .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D .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B .移书,本身包含“致函”和“发布公告”两种意思,文中指发布公告。
C .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当时宋每年要向金缴纳绢银。
D .县官,一般用于称谓一县之长官,也可代指朝廷、官府,文中指后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劝韩侘胄利用金为鞑靼等部所扰的机会,伐金立功巩固地位,韩接受了这一建议。
B .金军统帅仆散揆分兵九路南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渡过淮河,大败宋军,震动江表。
C .丘崈与方信孺主张与金和谈,他们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结果都遭到韩侂胄罢免。
D .韩侂胄因北伐用兵不利引起多方不满,加之皇后撺掇,在上朝途中被夏震带兵杀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2 )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
14 .皇后杨氏“使皇子进言”的意图是什么?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雍陶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的“古县”既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又与颈联的“百里”相照应。
B .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
C .颈联用“骥”和“鸡”来喻指殷尧藩,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
D .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
16 .有人认为末句“佳句多从阙下闻”包含安慰劝勉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人的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劝学》就告诉我们:“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
(2 )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通过檀道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3 )孤舟一叶,不仅载文人远游,也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古人常用“孤舟”意象来表达人生旅途的漂浮寂寞之感,或隐逸山林孤高傲世的思想,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临近,四川省绵竹市年画村每天____________,热闹非凡。游客和市民_______。他们买年画、请门神,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年画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迎春喜色。
绵竹木版年画久负盛名,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并称“ 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 ,__________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漫步年画村,木槌敲打雕刻刀的声音,犹如从久远的历史中飘来的乐音,余音袅袅,缈远、厚重而又清晰,_______________的木雕工房内外墨香芬芳,淡远弥久。 这里,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蜿蜒玲珑的小桥流水、蓬蓬勃勃的花草树木,加上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堪与江南水乡相媲美。目之所及,()。人在其中,犹如行走画中。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跻身鳞次栉比
B .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位居密密麻麻
C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位居密密麻麻
D .络绎不绝川流处息跻身鳞次栉比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无不彰显出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B .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都是别真匠心的涂鸦墙画,无不彰显出当地摩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C .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无不彰显中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
D .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无不彰显出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动物界,____ ① ,它们一会儿排成“ 人” 字形,一会儿排成“ 一” 字形。一些动物学家认为,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因为个体之间有深厚的联系,_ ② ,以便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1970 年,研究人员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首次给出了一个结论:与独自飞行相比,一支由25 只大雁组成的“ 人” 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 %的路程。呈人字形的大雁飞行队伍中,飞在最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其身后就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不过,_ ③ 。因此,当飞行路程很长时,雁群需要时常变换队形,轮流充当头雁。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B .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C .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可以借此减小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D .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减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助。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没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文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 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 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 元。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 元,资助4 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
不少清华校友纷纷转发该文并发表看法。其中,有这样一则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当真的面对深陷困境的人时,我们往往又有不同的表现:有人会寄以无限同情,却遗憾自己不够强大,可能止步于善念而不为;有人会及时施以援手,哪怕自己的境况也很艰难,但依然会尽力而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先从社会现代转型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变化入手,提出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命题。接着通过举例的方式,分别从利用现代科技来修复保护传统文化、利用大众传媒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创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等三个角度,具体阐释了解决的方法。
5 .①以例代证,缺分析论证,未结合观点对例子进行具体分析;②作者对材料缺少有针对性的分析,使材料与观点的逻辑关联不够严密;③观点先行,思维逻辑有漏洞。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中国传统文化因其生产方式而形成了封闭性特点”错误,根据原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受到了以开放性为特点的现代科技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为条件。这种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特点”可知,封闭性特点的成因有两个,一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二是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
B.“ 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错误,根据原文“必须利用科技手段,让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广泛参与,人与文化双向互动,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知原文强调科技手段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双管齐下,没有比较双方的优劣。
D.“ 都以伦理学规范为研究对象”错误,根据原文“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了人性和人生问题,侧重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规范等宗法伦理问题。现代科技侧重于研究人对自然认识和对自然界的改造与利用,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占了主导的地位”可知,中国传统文化重在研究宗法伦理问题,而现代科技是研究物质利益。
故选C 。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 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比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紧迫”错误,根据原文“对于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在内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方面的工作尤其值得重视”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先进技术保护的两个方面,不分轻重。
C.“ 最终会导致伦理中心原则被物质利益原则代替”错误,根据原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中心原则就受到了物质利益原则的冲击”可知,伦理中心原则是受到冲击而非被代替。
D.“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选准正确的文化模式比培养高尚的科学精神更重要”错误,根据原文“现代科学技术本身不仅蕴含着世界观价值、方法论准则和伦理学规范,而且蕴含着体现现代科学技术本质的科学精神。同时文化模式是从总体上和规律上解决文化发展的目标选择和结构特征问题。选准正确的文化模式,才能使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制定出科学的对策”可知,现代科学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包括世界观、科学精神,还包括选准正确的文化模式,三驾马车缺一不可。三者并没有轻重之别。
故选B 。
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 网上直播带货卖汉服”属于更符合利用现代科技满足物质利益的行为,不属于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传统文化传播。
故选D 。
4 .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一段“ 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一种现实语境下,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可知,文章先从社会现代转型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变化入手,然后提出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重大课题。
从第二段“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抢救、保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在内的物质文化遗产……高仿、复制、修复、修补、温控、保湿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使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上一个新台阶……利用现代数学影像技术对民间老艺人进行全程拍摄记录,对民间戏曲、音乐、舞蹈、口头传说等进行影像记录……”可知,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抢救、保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观点;
从第三段“ 利用大众传媒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仅以近些年的电视荧屏为例,就有《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唐宫夜宴》《中国记忆》等家喻户晓的节目品牌”可知,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利用大众传媒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的观点;
从第四段“ 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与接受方式……河南卫视七夕节目《龙门金刚》以河南本土文化为依托,运用大量的科技元素,使本来端坐于石窟中的佛像活了起来”可知,第四段通过举例论证“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与 接受方式”的观点。
综合第二三四段观点可知,二三四段是采用了并列结构具体举例写出了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解决方法;综合全部段落可得,材料一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5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严谨论证,有四个维度:(1 )结构严谨有序,具有逻辑的力量;(2)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精确的力量;(3)论证方法得当,具有说服的力量;(4)材料选择确凿,具有真实的力量。
材料二中作者对第4 段的观点论证得不够严密。
材料二要论述的是“ 现代科技快速发展引发的问题给传统文化带来挑战”,举“传统大众传媒没落”和“电话的普及”的例子,但其后并未结合观点对例子进行具体分析,没有指出给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缺分析论证,所以有以例代证之嫌。
由原文第四段“ 例如:社会进入信息化后,先进通信网络的形成使传统大众传媒走向没落,大众传媒原来拥有的道德传播、控制社会舆论的作用大大减弱,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受到多种渠道信息源的影响而日益多元化” 可知,作者对材料缺少有针对性的分析,使材料与观点的逻辑关联不够严密。如作者认为大众传媒的道德传播作用减弱,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日益多元化;但“价值观多元化”是不是一个“问题”,它为什么会给传统文化带来挑战,这些方面都语焉不详。
由原文“ 另外,通信网络的发展,电话的普及减少了人们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影响到对人们发展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也会加深人的孤独感”可知,分析材料时观点先行,影响说服力。如作者认为电话的普及减少了人们的直接接触交流,影响人际交往,加深孤独感;如果说电话的普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增强人际交流,加深感情,也有一定的道理。
6 .D
7 .B
8 .吃剩下来的茶叶蛋表现了主人公物质条件差,生活贫苦;
“ 咧开了嘴的、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写出了许灵均生活的寒酸和内心的窘迫;
带茶叶蛋给父亲吃,表明他们生活、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与前文父亲大大小小的箱子、花花绿绿的旅馆商标、飞机的标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子二人在物质、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为许灵均最后的选择做了铺垫。
9 .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去是对现在的一种补充、说明与解释,在过去与现在不断地交织穿插中,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的叙述中,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满心委屈、悲怆、意志消沉的人,变成一个对自然、生活充满热爱的自信的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过去与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艺术描写的真实感,同时凸显小说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
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向他展示”错。原文是“刚刚,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可见这并非父亲故意向他展示的,而是他无意中看到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父亲通过这种方式“诱使他出国”。
B.“ 久别重逢后的惊喜”错。文中写了他见到父亲后的种种不适应,“他看着那几个诧异得咧开了嘴的,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想起临走那天晚上,妻子秀芝还叫他多带些茶叶蛋给父亲吃,不禁苦笑了一下”“他看见有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就端了回去,竟从肠胃里发出一阵痉挛似的反感”,并没有写久别重逢后的惊喜;
C.“ 在和父亲深入交谈后,许灵均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错。在跟父亲交谈之前,许灵均就已经意识到在草原生活的幸福了,如“啊,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那该有多好”。
故选D 。
7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 也为下文他拒绝父亲的出国邀请埋下伏笔”错,许灵均拒绝父亲并不是因为父亲曾经遗弃过他,而是因为意识到父亲与他之间的巨大差距,意识到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感悟到了什么是幸福。
故选B 。
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 在路上吃剩下来的茶叶蛋”,表明许灵均“两天两夜汽车和火车”就是靠这些茶叶蛋充饥,而且可以设想,如果不是出远门,他可能根本舍不得吃这么多茶叶蛋,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吃剩下来的茶叶蛋表现了主人公物质条件差,生活贫苦;
“ 那几个诧异得咧开了嘴的,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表面上是写茶叶蛋,其实是许灵均内心情感的折射。“诧异得咧开了嘴”是许灵均见到父亲之后的内心感受,诧异于父亲与自己物质条件差距之大;“畏缩地挤在一起”写出了许灵均生活的寒酸和内心的窘迫;
“ 想起临走那天晚上,妻子秀芝还叫他多带些茶叶蛋给父亲吃,不禁苦笑了一下”,妻子秀芝是想要让他把好吃的东西带给父亲,表达一下做儿女的孝心,可是父亲的物质条件如此充裕、富足,远不是他们能够想象的,带茶叶蛋给父亲吃,表明他们生活、 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 他看见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简标,还有印着波音747的椭圆形标笺”,对茶叶蛋的描写与前文父亲大大小小的箱子、花花绿绿的旅馆商标、飞机的标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子二人在物质、思想上的巨大差异;正是因为意识到与父亲的巨大差异,才促使许灵均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9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写作技巧能力。
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写许灵均与父亲见面的经过,而穿插的情节则补充了父子见面的原因。“ 先是被父亲遗弃。母亲死了,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单是撇下了他……人们又遗弃了他,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啊,父亲,那时你在哪里?”,这段插叙交代了父亲遗弃他,以及之后他的人生经历。这样读者就理解了为何父子见面以及父亲想要带他出国,要补偿他。插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过去是对现在的一种补充、说明与解释。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穿插,如在舞厅里看到有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就端了回去,许灵均想到“上县城的国营食堂都要带一个铝制饭盒,把吃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看到舞厅里的男女跳舞来消耗过剩的精力,他想到了“现在正在热得发烫的稻田里收割的人们”等。在过去与现在不断地交织穿插中,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人物形象上看,通过在现实中穿插过去的内容,让读者逐渐看到了主人公的变化。开头交代被父亲遗弃,人生经历了许多坎坷时,许灵均满腹委屈,“ 啊,父亲,那时你在哪里?”;刚开始见到父亲,许灵均感到有些自卑,“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简标,还有印着波音747的椭圆形标笺”“他提来的灰色人造革提包放在长沙发的一角,可怜巴巴地缩成一团”;而后当他看到跳舞的人们时想到了自己的家,“啊,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那该有多好”;在和父亲交谈后,他对幸福有了自己的看法,想要了当放牧员时的情景,“清早,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他的消沉,他的悲怆,他对命运的委屈情绪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总之,在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的叙述中,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满心委屈、悲怆、意志消沉的人,变成一个对自然、生活充满热爱的自信的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从主旨方面看,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凸显小说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现实中父亲的生活的确富足,“ 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简标,还有印着波音747的椭圆形标笺”,父亲特别希望能够带许灵均出国过这样的生活;而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许灵均认识到“我也有我所留恋的”,虽然许灵均的物质生活不如父亲,但他留恋大自然,“清早,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就像一下子扑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他骑在马上,拿着长鞭,迎着雨头风,敞开像翅膀-样的衣襟,在马群周围奔驰……在和风、和雨、和集结起来的蚊蚋的搏斗中,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使得过去与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艺术描写的真实感。而在这样的穿插与对比中,促使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幸福,与物质的富足相比,精神的充实饱满是否更为重要?这样就凸显了小说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
10 .D
11 .B
12 .C
13 .(1)南宋的军队没有料到金兵会突然到来,于是都纷纷败逃,相互踩踏,士兵伤亡不能计算得尽。
(2 )韩侂胄对金国打算惩治战争主谋的要求十分生气,和谈就中断了,再次态度坚决地进行战争。
14 .利用议和之机诛杀韩侂胄。
【解析】
10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才意识到被苏师旦误导了。遨请李壁宴饮,酒喝得尽兴时,谈到苏师旦当初的谋划。李壁稍微指摘苏师旦的过错来试探韩侂胄的反应,之后借机竭力陈述到:“ 苏师旦依仗势力滥用权利,让您背负诽谤之名,如果不贬谪流放这个人,就不能向天下人谢罪。”
“ 师旦始谋事”是“语及”的内容,后面应断开;且“壁”是下句主语,应在其前面断开,排除AB。
“ 觇之”为动宾结构,应在其后断开,且 “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主语是省略掉的“壁”,前面应断开,排除C。
故选D 。
11 .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文中指发布公告”错。结合“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可知,这里是致函金帅的意思。
故选B 。
12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方信孺主张与金和谈……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错。结合原文“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准,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可知,方信儒只是出使金国,所列条件是金国提出的,并非方信儒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
故选C 。
1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虞”,预料;“溃走”,败逃;“蹂践”,踩踏;“胜”,尽。
(2 )“罪”,惩治;“辍”,停止、中断;“锐意”,态度坚决。
1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 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可知,皇后让皇子进言是想利用议和之机诛杀韩侂胄。
参考译文:
宋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商议确定攻打金兵之事。当时金被北面边境上的鞑靼等部落侵扰,有人劝说韩侂胄借机建立盖世功名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侂胄认为这个主意很好。适逄邓友龙出使金朝回来,禀告金国正危困衰弱,韩侂胄出兵的意愿更坚决了。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韩侂胄颁布了讨伐金国的诏书。起初,华岳功谏不应该发动战争。韩侂胄就把华岳交给大理寺治罪,贬谪到建宁。甲午日,宋军攻打宿州、寿州、唐州、蔡州,都不能战胜。韩侂胄在战败伤亡之后,才意识到被苏师旦误导了。遨请李壁宴饮,酒喝得尽兴时,谈到苏师旦当初的谋划。李壁稍微指摘苏师旦的过错来试探韩侂胄的反应,之后借机竭力陈述到:“苏师旦依仗势力滥用权利,让您背负诽谤之名,如果不贬谪流放这个人,就不能向天下人谢罪。”韩侂胄认为李壁说得对,第二天就罢免了苏师旦。十月,金帅仆散揆分兵九路向南进发。后来亲自率兵到了淮水,派人秘密测量淮水的深度,只有八叠滩可以越水过河,就派奥屯骧在下蔡陈兵,声称准备渡河。守将何汝励信以为真,把军队全部驻扎到花靥来防备金军。仆散揆这才派赛不等人秘密出兵渡过八叠滩,在淮河南岸驻扎下来。南宋的军队没有料到金兵会突然到来,于是都纷纷败逃, 相互踩踏,士兵伤亡不能计算得尽。于是金兵在瓦梁河屯兵,长江以南大为震动。开禧三年春天,当时金兵已有和解的想法,丘崈上奏请求给金军主帅写信来达成和议;并且建言,既然金朝认定韩侂胄是战争的主谋,应该暂时免去他的职衔。
韩侂胄很生气,罢免了丘崈。四月,方信孺出使到金营,回来后说金军要达成五件事才和谈:一是割让两淮之地,二是增加岁币,三是索要归正人,四是补充军饷,五是斩杀战争主谋。韩侂胄十分生气,免去了方信孺的官职。韩侂胄对金国打算惩治战争主谋的要求十分生气,和谈就中断了,再次态度坚决地进行战争。九月,张岩被免官。张岩自从受韩侂胄委托设立军府以来,花费朝廷三百七十万缗钱财却没有一点战功。十一月,史弥远请求诛杀韩侂胄。皇后杨氏一向怨恨韩侂胄,就让皇子向皇帝进言:“如果让韩侂胄再次和金兵开战,将对国家不利。”皇帝不答应。皇后从侧面支持皇子的看法,皇帝依然没有答应。皇后请求任命她的兄长杨次山,挑选一些可信的大臣,一起谋划这件事,皇帝这才允诺。夏震率领三百士兵,等候韩侂胄上朝,当韩侂胄走到太庙前面时,李壁立即大声呵斥让他停止,推搡着他到了玉津园旁边,把他杀死。嘉定元年六月,王柟带着韩侂胄、苏师旦的首级出使金国。九月,皇帝诏令天下,和金国议和。
15 .C
16 .能创作“佳句”,是作者对殷明府才华的肯定,也是一种安慰;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说明殷明府的诗名已经在京城传播开来,亦是一种赞扬与安慰;由此印证了诗人之前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含有劝勉之意。
【解析】
15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用……‘鸡’来喻指殷尧藩”“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错,“九霄终自别鸡群”意思是殷尧藩非凡物,终当鹏飞九霄,与凡鸡不同。并非用“鸡”来此喻指殷尧藩;此句蕴含的是对殷尧藩才华的自信和对他未来可期的美好祝愿。
故选C 。
16 .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 安慰劝勉”来分析。
“ 佳句多从阙下闻”是承接上句“相思不恨书来少”而来,为何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原来诗人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能创作出“佳句”,表明殷尧藩确有才华,这对于一直关爱他的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
而“ 阙下”代表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指京城。诗人经常从京城听到殷尧藩创作的佳句,说明殷尧藩的诗名已在京城传播开来,这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此句也表达了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
此句又与颈联“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呼应,诗人一直认为殷尧藩是千里马,这小小县城容不下他;诗人认为他终有一天会离开“鸡群”而鹏飞九霄,得到重用;果然殷尧藩的名气已经在京城传开,这也印证了诗人前面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此句其实是勉励殷尧藩好好努力,未来定会大展宏图,含有劝勉之意。
17 .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 知”“参省”“衰鬓”“斑”“蓑笠”“丛”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 .A
19 .B
20 .①从内容上看,选取了四川年画村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楼阁以及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等景物一一列举,有利于突出年画村与江南水乡共性特点,令读者印象深刻;
② 句式结构匀称, 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
③ 能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和气势,便于抒发对年画村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18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这里形容的是“ 年画村”,这里不仅人多,车辆也很多,应选“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这里形容的是“ 游客和市民”很多,应选“摩肩接踵”;
跻身:使自己上升到( 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位居:指在一个等级标准中占有或维持一个相对位置。这里指绵竹木版年画进入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与“……之列”搭配,应选“跻身”;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形容又多又密。这里指“ 木雕工房”,应选“鳞次栉比”。
故选A 。
19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按照逻辑顺序,应先举例,再总结,因此“ 无不彰显出当地摩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这句总结句应放到末尾,排除CD;
“ 就连……”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之前,表示强调后面的情况,排除A。
故选B 。
20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排比修辞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的一组句子。
从内容上看,画线句“ 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蜿蜒玲珑的小桥流水”“蓬蓬勃勃的花草树木”构成排比,这些句子选取了民居、楼阁以及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等能够代表四川年画村的特色景物一一列举,勾勒出了年画村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出了年画村的特色;
从结构上看,“ 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蜿蜒玲珑的小桥流水”“蓬蓬勃勃的花草树木”都是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结构一致,排列整齐;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从效果上看,排比句整齐的句式能够增强语势,强化情感,与结尾“ 堪与江南水乡相媲美”一句结合,更能表达对年画村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1 .C
22 .①大雁以列阵飞行而闻名;②而是为了节省体力;③最前面的头雁容易疲劳。
【解析】
21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不合逻辑,前面表述是“ 飞在最前面的头雁”,那么此处表述应为“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
“ 削减……阻力”搭配不当,应为“减小……阻力”;
用“ 因而”搭配不当,“因而”表因果关系,而此句前后表目的关系,应用“从而”。
全部改对的是C 项。
故选C 。
22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可知“ 它们”是指“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是说大雁列阵飞行;而此句是总领句,可写“大雁以列阵飞行而闻名”;
第二空,由“ 并非”可知此处用“而是”承接;由“以便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组成的‘人’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的路程”“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可知,大雁列阵飞行是为了节省体力,可写“而是为了节省体力”;
第三空,前面介绍了大雁列阵飞行时头雁会付出较多,而跟在后面的大雁相对节省体力,接着由“ 不过”形成转折,再由“雁群需要时常变换队形,轮流充当头雁”可知长时间飞行会让头雁疲劳,需要变换队形,可写“最前面的头雁容易疲劳”。
23 .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有两个部分组成,材料第一部分记述了清华大学贫困生的匿名自白,“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这句话体现了这位清华贫困生有推己及人的情怀、他这种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态度,让我们感触良深。他不仅有想法,还有切实的行动,这位学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对自己的奖学金省吃俭用的情况,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去资助在那些贫困的儿童,他用自己的故事,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了坚实注脚。总之,他在逆境中通过努力改变生活,转而又去帮助他人的可贵品质,不禁让人深思:我们的教育,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应该帮助更多的孩子养成这种人格。困顿时不自我放弃,顺境中不忘感恩,在平凡的日子里愿意“持灯”照亮更多的人。
材料第二部分的内容是针对第一段内容的议论,材料中这个人的评论客观列举有两类有恻隐之心的人的表现,这两类人都值得肯定,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困境无能为力时,我们不落井下石,对他们深表同情也是好的;但如果能尽力而为是更积极的态度和做法,更值得肯定。
写作时,应在文章的开头简洁的引用材料,之后亮明观点;文章可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论述为什么要传递爱去照亮他人;接着论述照亮别人的必要性;最后论述照亮别人的意义。结合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以充实、清楚的说理。
立意:
1. 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内心丰盈,也尽力去回报他人的帮助。
2. 穷则益坚,达则兼济天下。
3. 前路遥且长,莫忘传微光。
4. 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