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康为世纪:业绩激增依赖疫情红利,1200万贷款去向成谜
曾经“默默无闻”近十年却因新冠疫情“一鸣惊人”,即将上会的康为世纪究竟质地几何?
业绩激增依赖疫情红利
高爆发涨势或有“刹车”风险
新冠疫情之下,不少新冠概念股因而收益,其中,检测试剂厂商也乘着业绩暴涨的东风,纷纷抢滩登陆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已有7家主营业务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的公司成功冲击IPO。近期,正在寻求上市的也不在少数,康为世纪便是其中之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康为世纪成立于2010年9月,目前是以分子检测产品为核心、以分子检测服务为辅的生物科技企业,其分子检测产品包括原料酶及检测试剂、核酸保存试剂和核酸提取纯化试剂。
作者发现,在康为世纪成立后直到2019年,公司业绩增速平平,并无过多亮点,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康为世纪的业绩飞速飙升。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康为世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393.85万元、2.33亿元、3.38亿元。其中,康为世纪的业绩在2020年迎来较大的涨幅,2019年和2020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2.44%和215.41%。
康为世纪的净利润分别为897.16万元、1.08亿元、1.26亿元。显而易见,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其盈利能力极其脆弱,甚至于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净利润皆不足一千万元。
来源:wind 单位:万元
其中,康为世纪的分子检测服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又占大头。报告期内,康为世纪分子检测产品的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91亿元、2.2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87.55%、81.94%、65.76%。康为世纪业绩飙升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新冠疫情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的增加。
核酸检测试剂该产品在疫情时期可用于新冠核酸检测,核酸保存试剂也是2020年带动康为世纪营收翻倍的引擎。招股书显示,康为世纪2020年核酸相关业务产生的营收较2019年多了约1.1亿元。
另外,作者发现,在疫情发生以前,2019年,该公司分子检测中核酸保存试剂营收为2020.99万元,占主营收入的27.20%,直到2020年,此类业务营收猛增至1.08亿元,暴涨5倍之多!
上述分析不难得到,康为世纪无疑受到是疫情红利才导致业绩上涨。但是,由于公司收入与新冠核酸检测带来的需求密切相关,而当前国内外新冠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其背后的隐患仍不容忽视。
康为世纪在招股书中坦言,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延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未来随着全球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新冠相关市场需求将逐步减小。另一方面随着分子检测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医保部门对新冠检测服务指导价格调整,发行人与新冠需求相关的分子检测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和利润可能因价格下降而随之减少,对公司业绩会产生不利影响。若未来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可能会对公司非新冠相关业务的复苏造成影响,导致公司业绩出现波动。
业内人士向作者评价,“未来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相关检测市场的需求会逐步减少,不再利好该类公司。冲击IPO的康为世纪在未来疫情红利褪去后,该公司首要面对便有两大问题——业绩是否能持续增长?非新冠业务能否支撑其在资本市场立足?”
此外,市场上的核酸检测价格也在下降。近日,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以及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的通知》,自5月3日起,北京市新冠病毒核酸单样本检测价格由每次24.9元降低至19.7元,混合检测价格同步由每样本5.9元降低至3.4元。这或会导致企业的核酸检测产品毛利率进一步降低。
专利数、研发投入皆不及同行
科创含量几何?
2020年业绩的劲增,成为了康为世纪上市最大的筹码,也正好让其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虽然符合科创板标准,但是公司科创属性并不如人意。
从发明专利数量看,康为世纪为几家同行业公司中最少,从专利的总数上看,康为世纪也同样逊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另外,虽然康为世纪在招股书中称目前已开发了一百余种分子检测原料酶、可用于PCR、qPCR、RT-PCR、一代测序、二代测序、核酸质谱等多个方向。但康为世纪的主要竞争对手诺唯赞拥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几乎是康为世纪的一倍,可见在产品的研发项目数量上,康为世纪也没有优势。
研发投入方面,作为一个拟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其研发能力也是关键,而康为世纪整体水平同样低于同行。2019年、2020年、2021年,康为世纪的研发费用分别1394.27万元、2375.94万元、3858.3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86%、10.19%、11.40%。该数据下滑,康为世纪解释为大幅增长的营收所致。但是,2019年至2021年,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21.78%、11.72%、12.10%,均高于康为世纪。
图源:康为世纪招股书
一日内估值从6亿到18亿
增资定价合理性存疑
股权结构上,截至2021年9月20日,王春香持有康为世纪控股股东北京康为64.6%的股权,另外分别持有康为共创、康为同舟、康为共济、康为众志64.6%、3.16%、4.14%和3.47%的份额,合计间接持有康为世纪55.55%的股权,其为康为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直到2019年,一直“沉重低调”的康为世纪其股东名册也仅有北京康为一家。进入2020年,公司发展迅猛,业绩不断飙升,与此同时,康为世纪也不断和资本结缘,得到了多家资本的青睐并给予了首轮融资。
截至2020年8月3日,康为世纪仅有北京康为一位股东,持有100%的股权。彼年8月21日,决议将北京康为持有的公司30%的股权转让予康为共创,并增加注册资本至6150万元,由新股东康为同舟、康为共济、康为众志以货币分别认缴增加的注册资本64.4万元、55.5万元和30.1万元,合计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50.00万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康为世纪共计有15名股东,包括1名自然人股东和14名境内机构股东。其中私募投资基金股东有7名。
同日,康为共创与北京康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本次转让的价格为1.43元/注册资本,系以康为有限截至2020年4月30日的每股净资产为定价依据;康为共创系北京康为股东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出资额比例与其在北京康为的持股比例相同,股权转让前后各股东所有权益未发生变化。公司本次增资系实施2020年度股权激励计划,康为同舟、康为共济、康为众志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增资价格为10元/注册资本,按照投前6亿元估值确定。
2020年8月22日,康为有限召开股东会,决议将注册资本由6150万元增至6987.0833万元,新增股东以货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837.0833万元。同日,新股东泰州产投、毅达创投、中小基金、人才创投、松禾创投、分享投资、翠湖投资、起因投资、上海越亦、陈洪与公司签订《增资协议》,增资价格为29.27元/注册资本,上述股东分别以货币出资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36.6667万元、136.6667万元、68.3333万元、68.3333万元、119.5833万元、119.5833万元、51.25万元、34.1667万元、34.1667万元和68.3333万元。
彼时,康为世纪的估值达到了18亿,在一日之内暴增12亿元。有趣的是,康为世纪近两年除了搭上了新冠的东风外,并没有其余亮点,也没有核心产品面世,其定价依据并不明确。一日之内,股权转让价格差异如此之大,业内人士更怀疑是多方资本注资或涉嫌在IPO前夕刻意抬高估值,其间或存在利益输送。其股东背后是否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关系?答案不得而知。
关联方被注销
贷款资金实际流向何方?
对此,康为世纪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增长较快,资金需求较大,但由于公司无房产、土地使用权作为可抵押资产,为满足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公司部分银行贷款采用了关联方受托支付的方式。
蹊跷的是,仅仅过去4个月,该公司就随即被注销。康为世纪“费尽周折”贷款,不仅让人怀疑这笔资金的实际流向。
更为诡异的是,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康为世纪仅向关联方北京聚合美采购原材料,其采购原材料的金额也远达不到贷款金额。除此之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关联采购,由此,上述三笔贷款并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
图源:康为世纪招股书
另外,健为生物自身无实际业务。但康为世纪却于2019年向健为生物拆入资金余额达491.33万元,年内又新增关联资金拆入105.92万元。这些资金来源更是令人疑惑。
图源:康为世纪招股书
上述问题作者曾以邮件形式发函至康为世纪,遗憾的是,截止发稿前,公司方未给出有效答复。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