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超:用高科技“点亮”雄安的路

“现在高科技这么成熟,我们要尽可能地多运用到施工现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机投入,真正做到绿色施工。”

“看好这些细节,哪哪都不能差了!”“这样不行,咱们不是有要求吗?再认真看看,看看哪里出问题了。”

这是郑世超在施工现场常和同事说的话。

来自河北省邢台的郑世超,骨子里有一种创新精神。 别看他是“80后”,已经是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雄安新区启动区主次市政道路机电及附属工程施工二标 总工程师。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NA10主干路道路照明施工现场,郑世超认真查看每一个智慧路灯的电路埋设和安装情况。他说:“道路机电工作如同绣花,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数点搞错或者一个电路安错位置,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无论是完成桥梁亮灯,还是养护道路设施,郑世超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他那“干一行爱一行”的工匠精神感染着工地上的每一位建设者。

今年4月1日开始施工的NA10主干路道路照明工程,是郑世超在启动区负责施工的第一个项目,按照计划,这里需要安装260根智慧路灯,仅一个月,郑世超带领团队已经成功安装了74根智慧路灯。

每一根智慧路灯都像一个巨型机器人,灯上不仅安置各种线路接口,还预留了未来实现车路协同驾驶的5G信号接收口等装置,要保证这些功能将来正常发挥作用,第一前提是必须让路灯的混凝土底座的温度符合规范要求。因此每天对混凝土底座进行测温和调整保养就成了关键一环。

在郑世超负责施工的33公里施工范围内,一共要安装2867根这样的智慧路灯,也就意味着要养护2867座混凝土底座。施工一开始,郑世超就发现项目人员需每天对2867座混凝土底座进行测温、记录,而且每天不低于4次,以此来调整和保障混凝土底座的温度“质量”,但是这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机械投入,影响了工期和进度。

针对这一局面, 郑世超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混凝土施工环境智能巡检APP软件,这套设备运用5G传输、传感器等高科技进行集成,可以满足项目人员通过手机查看混凝土温湿度,相关的数据可以直接下载、查看、分析,这一创新应用,直接取代了人工频繁测量,同时大大 提升了的智慧灯杆混凝土底座测温的准确率。

照片:工作中的郑世超。高盟摄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郑世超所负责的启动区主次市政道路机电及附属工程项目进展越来越快,一个个单位工程的完美收官,见证着雄安新区的发展,也凝聚着他对雄安新区的特殊感情。

去年10月,因工作需要,郑世超第二次踏上了雄安这片热土。“ 我与这座城市在4年前就相识了,见到雄安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亲。不同的是,第一次是在雄安新区的外围高铁线路上做电力施工,这次在雄安新区的中心城区为市政道路提供照明服务,我和雄安越来越近、越来越亲了。

2017年,郑世超来到位于容城县的津保铁路四电系统集成项目施工现场,参与建设了三座变电站,为这条连接天津、雄安新区和保定的东西交通大动脉提供电能。如今这条高铁已经开通运营,他的心里是满满的自豪感。

“那时候的容城还是一座普通的北方小城,人口也不多,4年后再看这座小城,变化太大了,让我感到很震撼,就像梦境一样。”郑世超说,如今的容城,沿着津保铁路大通道,是干净整洁宜居的容东片区、迅速建设发展中的容西片区、已经投入使用的雄安郊野公园……当雄安新区启动区道路机电项目映入我的眼帘,再次点燃了我的雄安梦。

比起熟悉雄安的大街小巷,郑世超更熟悉雄安的工作节奏,“在这里,所有的参建单位几乎都是跑步进场的,工作都在争分夺秒,竭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专业技术。我喜欢这个节奏,这是雄安的节奏,也是奋斗的节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