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座美食一条街劈柴院,历尽百年沧桑,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不管是青岛本地人还是到青岛旅游的游客,都不会错过一个著名的地方——劈柴院。劈柴院是青岛最古老、最传统的美食街,这里飘荡着各种美食的香味,冲击着人们的嗅觉。到劈柴院游玩,您不仅能看到古香古色的建筑,还能品尝到特色美食。

一听说劈柴院是青岛著名的美食一条街,赶忙打部车直接到这里觅食,没有想到,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45分,各个美食商家都已经收摊,只有零星几家海鲜摊档摆放在门口。

进入劈柴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青色砖墙及独具特色的小吃招牌。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段童谣是对当年青岛中山路的写照。在青岛繁华的城市中心,有一条叫做中山路的,当年是青岛最繁华的一条街区,现在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劈柴院就坐落在中山路上。

劈柴院诞生于青岛开埠之初,原作为大窑沟窑炉烧纸砖瓦供用劈柴的市场,后逐渐发展成为青岛名气最大的市井市场,也是文化娱乐、众多美食的聚集地。解放后,随着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因劈柴院独特的文化气息,此地成为外地来青游客的必经打卡地。

我走的是“劈柴院”北门,门上面写年份是1902,据说这里有几个门。北京路左拐是河北路,这一段全是石头铺的路,“劈柴院”的一个西门在河北路上(上写1903)河北路与天津路交叉处是“如家宾馆”,沿天津路左去,与中山路交叉处是百年老楼“春和楼饭店”(上写1891),沿中山路左拐不远就是中山路166号,这是“劈柴院”的一个东门。

为什么叫做“劈柴院”?原来窑炉烧制砖瓦供应劈柴的市场,故称“劈柴院”。还有一种说法:这里原来堆满柴,是一个“劈柴市”。

一百年前,劈柴院是旧青岛下层市民经常光顾的最典型的“大众游乐场”,这里有说书的、唱戏的、顽杂耍的、变戏法的、耍皮影的、拉洋片的以及放电影的等,酒肆饭馆、货栈旅馆、可谓琳琅满目,五光十色,样样俱全。

在青岛,提起劈柴院,可谓无人不知;而问起江宁路,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劈柴院和江宁路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前者是民间的俗称,后者为官方的命名。

劈柴院江宁路老街,那是老青岛的灵魂和记忆。曾经那斑驳的墙体、窄小的街巷,不禁让人追思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熟悉和亲近,却浑然间变得那么陌生和遥远。

据当地人介绍,老劈柴院饭馆最红火的时期,应该是上个世纪30、4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是从中山路还是东门进,还是从北京路、河北路的北口、西口入,都会看到处处挂着饭幌子:“家常便饭”、“随意小酌”、“包子锅贴”“专门饺子”……

初到劈柴院的食客,面对这阵势,一般都拿不定主意该进哪家吃,这时候两旁饭馆的伙计就会上来往自己店里拉客,为此打架的事常有发生。

旧时的劈柴院,是个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是青岛唯一的一处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都喜欢去的地方。平民百姓喜欢去,是因为那里本身就是个平民市场,吃饭、购物很便宜;达官贵人喜欢去,是因为那里有美味小吃,还可以找“乐子”。

11月的夜晚对于来青岛旅游的南方人来说,气温有些寒冷,逛了一圈劈柴院也不见有人吃饭,显得冷冷清清,但是想了解劈柴院的历史,感觉没有白来一趟。

里面很多店铺都关门了,但是从店铺的门脸来看多是酒馆、饭店,除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张家坛子肉,多数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饭铺、糖果店、书场和游乐场。

经过漫长岁月变迁,而今在它原有的基础上,小小的街上汇集了海鲜、小吃、烧烤等各色美食。

劈柴院这条巷子里卖得最多的多数是海鲜。摆摊的各类海鲜,看着还挺新鲜,基本上都是拿来做烧烤食材。北街则是卖熟肉的,有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肝等。论小吃,这里的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为有名,也最抢手。市民们来逛劈柴院,都是一边买着一边吃,一边吃着一边逛。

小提示: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概况:途经线路:2路、5路、205路、218路、222路、231路、301路、305路、320路、325路、366路、隧道3路、隧道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