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养顶尖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制度创新打造顶尖人才协同培育机制,促进区域、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协调联动,建立网格化的多层次顶尖人才培养结构,畅通各类顶尖人才成长路径和衔接培养链。
[关键词]顶尖人才;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推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在顶尖人才的塑造和培养、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养顶尖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同为远景目标,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之间具有共生关系。教育强国建设是建成人才强国的基础和保障,人才的培养和塑造离不开教育系统的发展。教育系统肩负着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重要责任,向社会输送大量专门人才。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对接,保证了高校毕业生顺利迈向工作岗位,以个人专长创造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聚集着大量的研究人员和相当规模的研究生群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致力于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科技方面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同时,人才强国建设的成效对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撑,为高等教育师资、科研、管理水平提升提供高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相应的政策文件加以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科技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引领作用。
形成顶尖人才培养体系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核心要求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人才质量和结构提出更高要求。顶尖人才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应成为顶尖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1.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顶尖人才需求空前强烈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才强国战略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各级各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作用。顶尖人才位于人才结构金字塔的顶端,代表了尖端科学技术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他们通过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经费投入上屡创新高,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增速领跑全球。要攻克关键技术难关,实现独立自主的原始性创新,在经费投入之外,更需要能够开拓创新的顶尖人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加强顶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培养国家关键领域急需的顶尖人才。
2.顶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顶尖人才培养和人才高地建设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庞大,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递增,先后经历了本科生、研究生扩招,高层次人才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但在顶尖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发达国家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鲜明的国别特性。此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在相对较长的周期中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而我国呈后发追赶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模式,在顶尖人才培养成效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打造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顶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3.高等教育人才高地建设为顶尖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人才高地所具有的聚集性的人才规模、高层次的人才队伍结构等特征,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高等院校应从空间布局、培养结构和质量提升等角度出发,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为培育顶尖人才提供平台基础。
从高等院校与人才高地建设之间的关系来看,将高等院校打造成人才培养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任务,同时承担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传播知识、鼓励创新的重要场所。“双高计划”旨在将职业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这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战略目标相一致。应用型大学应致力于成为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在特定学科领域跻身世界领先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积极打造各类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助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
从人才高地与顶尖人才的关系角度来看,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和顶尖人才培养之间是伴生且互促的关系。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得以发展。人才培养高地作为高原平台和高峰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向顶尖水平发展的重要衔接和基础,能够保障顶尖人才成长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与顶尖人才培养的伴生与互促模式,使得顶尖人才培养遵循自身规律逐步发展。把握这一关系逻辑,有利于高等院校建立衔接畅通的完整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顶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顶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人才高地建设水平和布局有待优化、顶尖人才培养结构有待调整、不同教育阶段顶尖人才培养需要衔接等现实问题。
一是人才高地建设水平和布局有待优化。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高地建设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高校群、学科专业群发展不足,学科专业平台对顶尖人才培养支撑不足等问题。不同学科、不同产业间的交叉融合下的协同创新,是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单一性专业教育教学为主,这种传统科学组织方式不利于知识创新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复合型顶尖人才培养。此外,我国区域高等学校的集聚与合作不足,高校之间的合作多是点对点式,而规模性集群式合作发展有限,造成顶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平台支撑作用难以发挥。
二是顶尖人才培养结构有待调整。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关键领域技术突破都需要人才结构优化。然而,高校的顶尖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层次不符合高端制造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对接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应进一步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调整。
三是不同教育阶段顶尖人才培养需要加强衔接。高等教育系统要加强对顶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衔接培育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科学精神培育;在高等教育阶段要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发展,个人学术志向等方面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发展。
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分析
基于我国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状况,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目标,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
1.以制度创新打造顶尖人才协同培育机制
在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设置与尖端科研、未来前沿科技和前沿产业结构的融合,关注学生全球领导力和全球胜任力培养,关注顶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这些教育理念与育人措施的落地落实,需要高校营造重视人才发展、鼓励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当前,制度、信息、资源与人才培养的不协同问题是制约顶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制度创新,破解顶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难题。重点解决顶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管理制度、保障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观念认知问题和其他瓶颈问题,由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参与,引导高校管理者、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积极协同,合力推进顶尖人才培养。
2.促进区域、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协调联动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高地,其发展水平和结构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顶尖人才培养的成效。从学校内部来看,学科发展高地、教师队伍高地建设,都是顶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应加强跨校区合作,建立跨学科平台和学科群。要发挥高校的聚集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地与高等教育高地的匹配性布局。以地区性高校联盟网络为基础,将顶尖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科技应用深度融合,建立优势互补的大学创新体系。从学科发展的整体布局来看,应积极培育综合性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集群,鼓励发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产业的综合性研究团队、技术创新联盟和育人平台。以学科群、专业群共同培育顶尖人才,促进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此外,人才培养高地建设需要以高水平的师资加以保障,应加快教师队伍高地建设,畅通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融合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育人水平。
3.建立网格化的多层次顶尖人才培养结构
积极构建金字塔型的多层次顶尖人才培养结构,形成高品质的人才培养生态。以高校自身发展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技术攻关需要为基础,积极构建涵盖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能高校的不同类型院校高水平高等教育体系和顶尖人才的分类培养体系。要加强“双一流”建设,发挥好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稳步提升应用型大学的整体质量,提高职业技能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将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顶尖应用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共同纳入人才强国战略的梯队和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目标之中。
4.畅通各类顶尖人才成长路径和衔接培养链
顶尖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和持续性的教育工作,需要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连贯和畅通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顶尖人才的成长和培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对青少年时期具有特殊才学和潜在天赋的学生加以关注和教育引导,为其提供相应的成长通道,保证其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延续性发展和潜能深入挖掘。“强基计划”选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并由高校自主招生,正是促进人才衔接培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应基于对顶尖人才成长的规律性认识,创设适宜的筛选和衔接培育机制,探索畅通顶尖人才成长的发展通道和衔接培养链,最大限度促进不同阶段顶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高水平人才储备。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A07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史秋衡,厦门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杨玉婷,厦门大学】
原载2022年第7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史秋衡 杨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