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5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继续下降。截至目前,2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但仍存在反弹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阻断疫情传播扩散。
全国疫情整体形势好转,仍存在反弹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发布会上介绍,4月中旬以来,我国疫情整体呈持续波动下降态势,“五一”期间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4月30日到5月5日,全国日均新增报告感染者5800余人,较高峰期下降80%。
上海市近期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下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吉林省疫情仍处于扫尾阶段,隔离点和封控区以外的风险已经基本控制;北京市疫情通过区域核酸筛查和密接排查管控,扩散风险已有所降低;江西省南昌市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上饶市疫情需要加大筛查和管控力度;辽宁、浙江、河南等地近期新发感染来源不明的疫情,存在隐匿传播风险,溯源调查和管控防范难度增大。目前,全国疫情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仍复杂严峻,存在反弹风险,需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做好疫情应对准备。
我国处于疫情防控第四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上介绍,从2020年以来,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第二阶段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链条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第四阶段,也就是当前,从今年3月以来,我们正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阶段。这个阶段除了强调快速精准以外,更强调综合性,要采取一些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对传染源的管理、传播途径的快速阻断、保护易感人群,将这些措施进行有效组合和叠加,尽锐出击,采取最严格、最彻底、最坚决果断的措施,来阻止疫情的社会面传播。 第四阶段和前三个阶段的主要区别为:以变应变、以快制快、隔离收治能力再增强、分类收治机制再健全、疫情处置再提速再聚焦。
“动态清零”不等于全域静态管理
梁万年介绍,“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全域静态管理。恰恰相反,“动态清零”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当前,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一方面要强化快速、果断、彻底地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强化精准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要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既要防止不作为、慢作为,也要防止乱作为、层层加码。
梁万年表示,在疫情早期,传播链条清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当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传播链条不清楚,出现暴发流行和规模型反弹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疫情的特点、所处的阶段、防控的能力、社会经济水平、人口特征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由此可见,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就可以有效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校园疫情防控要做到“四好”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为了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冲击,教育系统要做到“四好”:
一是要“把好门”。要严格实施校门的管控,让病毒没有或者减少进入校园内部的机会。进入校园前,要认真查验身份、测体温、检查健康码、行程卡等相关信息。
二是要“管好人”。针对在校园里的师生,要做好健康监测工作,还要做好师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鼓励大家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此外,涉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以及疫情防控的一些基本要求,都要真正抓好落实。
三是要“控好物”。在校园里,肯定会跟校外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快递、人员交往。要做好快递、包裹和其他进入校园物品的疫情防控各项常规检查。除了进入校园的物品之外,校内的垃圾清运和公共场所的管理,也要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要“备好勤”。在做好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一定要及时做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制定完善、经常演练,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全面启动。
此外,王登峰指出, 针对学生因疫情被长期封控在校内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要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服务到位,并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
进一步织密扎牢“外防输入”防线
梁万年介绍,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境内疫情均来自于境外,加强口岸城市的源头管控,加强入境人员,包括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的风险防范,织密扎牢“外防输入”的防线,要在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力:
一是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口岸城市要专门建立口岸防控专班,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各部门加强配合,压实属地、行业、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改变将口岸城市整体作为一个管控区实行严格管控的现状,可以在有条件的口岸城市设置疫情防控的缓冲区,实行分区差异化管控措施。缓冲区内实行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缓冲区外地区实行常态化的管控措施。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的能力建设。人、物、环境切实同防,加强高风险岗位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检测,特别是核酸和抗原检测的联合使用,强化多渠道的监测预警。
三是提升口岸城市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点的建设和准备,切实落实“四应四尽”。同时,提升人群的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强疫情防控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培训演练。
四是口岸城市应将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同步进行研究和部署。公布并畅通民生保障热线,及时解决和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让疫情防控措施更有温度 。
来源/健康报
编辑/陈丁源
责编/杨建安
终审/张强 李立成
评论区已开放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