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举措精准帮扶 助力中小微企业“缓口气”“加把劲”

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记者 杨柳青)作为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至关重要。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的三大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专家指出,一系列帮扶举措聚焦当前中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细致、具体,有助于帮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影响下“缓口气”“加把劲”。

抓政策落实 以留抵扣税、减税降费等为中小微企业减负

国常会要求,抓紧把已确定的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举措落实到位。确保6月30日前全部退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存量留抵税额,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退税也要提前到这一时限完成。

“这些政策可以说是‘把好钢用在了刀刃儿上’。”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从需求端看,疫情会抑制一些消费需求,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经营会受到影响。从供给端看,物流不畅等问题,会导致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源,从而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所以,中小微企业需要全方位的支持。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今年累计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万亿元以上。其中,1月1日至4月20日全国累计办理留抵退税5785亿元,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1980亿元,一季度继续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达3335亿元。

随着政策加速落实到位,中小微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现金流。“退税减税降费的这部分钱,是中小微企业非常重要的一块成本,国家退税减税降费,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作用非常大,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 刘春生说。

(图源自CFP)

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加码 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

国常会提到,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金融扶持。今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引导银行加强主动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扩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业务覆盖面。

同时,国常会要求各地要安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对经营困难的给予房租、担保费、贷款利息等补贴。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阶段性优惠电价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6个月内补缴。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记者,“企业还本付息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合理进行延期还本付息的安排、降低担保费用等,实际上都是在帮企业减少支出,降低金融成本。”曾刚还表示,对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进行信用保护,延期还本付息等不计入不良征信,将为中小微企业在未来疫情消退、经济好转之后实现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现在很多企业做生意的时候,都会去查对方的征信记录、处罚信息等,在不能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很多中小微企业可能被迫背上一条条不良征信记录,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刘春生表示,通过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这种宽信用的方式,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降低贷款利率,在支持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助企纾困,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针对近期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因为疫情等因素面临的资金压力,银行业多措并举增加贷款投放。央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并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到2%。

严肃查处变相拖欠账款行为 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国常会要求,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的中小企业账款,无分歧欠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确有支付困难的6月底前明确还款计划。把清欠列入今年审计和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严肃查处变相拖欠行为。抓紧出台压缩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的措施。会议强调,要压实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责任,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堵点问题。

以中央企业为例,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日前表示,国资委建立中央企业防范拖欠长效机制,保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无分歧欠款的“动态清零”,无分歧欠款必须要还清,以此来纾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累计清偿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1354亿元。

曾刚表示,“这是一项非常实在的政策。”他指出,进一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的欠款清偿,就是把该付的钱付掉。清欠和商业票据兑付,实际上都是帮助中小微企业拿到过去积欠的资金,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这笔收入对很多中小微企业尤其重要。

“总体而言,目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主要是从收、支两个层面进行,形成一个更加细致、全面、扎实、具体的支持体系。”曾刚表示,保中小微企业等主体,让他们继续经营,才能保就业和保民生。这些纾困政策对当前应对疫情、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非常实际,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