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沙漠间的新疆兵团守护者:22年每日步行22公里

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邻库姆塔格沙漠,这两大沙漠最窄处还不足3公里。 刘春林 摄

中新网新疆乌鲁木齐5月7日电(史玉江 刘万乐) 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铁锹,背着行军壶……年近六旬的王显华,每天早晨带着这些“装备”,围着约190万株胡杨、沙枣树、红柳走一圈,这一圈约22公里。自2000年以来,他每天巡护沙漠中的这片生态林,经初步估算,走过的里程可以围绕地球3圈还多。

王显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三十一团的护林员,22年来守护着两大沙漠之间总面积为3300亩的绿色走廊。如今,这片生态林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

年近六旬的王显华,每天早晨带着围着约190万株胡杨、沙枣树、红柳走一圈,这一圈约22公里。 刘春林 摄

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邻库姆塔格沙漠,这两大沙漠最窄处还不足3公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初春至春夏之交60天的时间内,生活在这里的人要经受大风、沙尘暴、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10次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沙漠的侵袭还会威胁到塔里木盆地的三百里绿色走廊。

2000年初,三十一团党委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和团场自筹,累计投资1460万元,在两大沙漠的夹缝地带完成长11公里、宽200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遏制两大沙漠走向合并。

当年3月,该团治沙站负责人听闻王先华“两口子”勤恳本分,有责任心,就来到他家,让他当护林员,得知这项工作很重要,王显华和妻子邓丙胜欣然答应。

从此,夫妻俩搬进远离团部的生态林管护居住房,这间住房位于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一个方圆5公里之内见不到人烟的地方。

王显华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爱护着这片树木。 刘春林 摄

要让弱不禁风的幼苗长成能遮风挡雨的大树,王显华在和风沙抗争的同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片林子刚建的时候,巡护确实很辛苦。”王先华回忆,“刮起风来眼睛都睁不开,有时还会走迷方向。”

“当时,这里很荒凉,到团部又远,采购生活用品也不方便,喝的是盐碱水。”邓丙胜说,由于生活艰苦,她曾想劝丈夫放弃这项工作。

“风沙特别大,回家时我只看见他两个眼睛在转,脸上和身上全是沙子,而且很疲惫,特别心疼他。”邓丙胜说,“但他每次都说,要把这里的每一棵树都管好,让树快快长起来,风沙不就小了嘛。”

清理防火隔离带、更换滴灌带、补栽树苗……王显华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爱护着这片树木。“时间长了,他对这片树林很有感情,一会不去看看,总觉着放心不下。”邓丙胜说。

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树苗长成了大树,这片生态林成为茂密的绿洲,夫妻们由衷的欣慰。“这些树一年年全都长大了,风沙也小多了,我看着就高兴。”王先华说。

新疆兵团通过持续造林、荒漠治理等有效措施,在沙漠边缘建起绿色生态带。 刘春林 摄

如今,在两大沙漠的夹缝之间,有一个绿色新型小镇格外醒目,这里就是三十一团所在地英库勒镇。漫步于城镇之中,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鳞次栉比的楼房与郁郁葱葱的树林及绿化带交相辉映。

在新疆兵团的175个团场中,有很多团场建在沙漠边缘。多年来,新疆兵团通过持续造林、荒漠治理等有效措施,逐步在沙漠边缘建起绿色生态带,成为抵御风沙肆虐、保护新疆绿洲的重要屏障。而王显华只是这一批坚韧不拔为团场生态保护无私奉献的其中一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