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30+女博士的真实现状,其实没那么惨...

  三十而立,立什么?事业步入正轨?有一个温馨的小家?中国人对三十而立的内容无非就是事业和家庭。

  但是,三十岁,你立了什么?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就年近30岁,甚至30岁还未毕业的女博士研究生来说,这是一个直击内心深处的残酷拷问。

  尽管选择进入科研行业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在男性从业者占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等工科专业中,读博的女生数量仍占少数。几乎每一位女生考虑读博或征求意见时,年龄焦虑、性别分工、家庭与社会压力等因素,似乎不可避免地被一再强调,成为阻碍女性追求科研梦想的绊脚石。

  在谷歌博士生奖研金的申请中,女性申请者被列入“Underrepresented Group”(代表性不足群体)。这表明女性研究者在数量、研究成就、主导与话语权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而另一层含义是,越来越多女性研究者期望走出“三十而已”的焦虑和界限,在科研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群体的困境一体同源。随着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前辈们相比,这届女博士对未来有着更多不一样的思考;在个人选择更多元、诉求表达更多样、思想意识更多变的背景下,她们对如何走出困境也有着全新的答案。

  读博最大的坎在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女生的心思普遍细腻而敏感,对于一连串的挫折可能会陷入一些灰暗的情绪中。

  针对年龄增长与科研挫折所带来的焦虑,比较有效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好好睡一觉,二是对时间建立一个认知:“时间是最有限的东西。选择读博后,与同龄人相比,人生的进度条难免落后。但当你明白你是把时间花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时,你会更加坦然、自信。”

  据inkstone报道,2016年,中国女博士的占比仅为39%,而同年美国女博士的占比则达到52%。

我身边30+女博士的真实现状,其实没那么惨...

  而2019年NSF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美国在科学、工程与健康(SEH)领域的女博士数量是1997年的两倍以上。20年前,在美国接受教育的SEH女博士仅占23%,如今已超过35%。中国SEH女博士数量未知。

我身边30+女博士的真实现状,其实没那么惨...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会思考年龄、工作、收入、家庭、未来规划等等人生问题。但所幸,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时,你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对生活的反馈。

  一个30岁的女博士,没有男朋友,也没有车没有房。同龄人每天都在考虑车贷房贷,或者孩子的兴趣班。而女博士每天心心念念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实验数据,每天考虑的是性能是否稳定、图像是否按照趋势、数据是否又在搞她、导师有没有push她、文章改到现在能不能发……

  但她现在每天都很开心,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偶尔也羡慕着别人安稳的生活,我并不觉得自己会一个人一辈子,我只是恰好,还没有找到那个具有特异性的试剂,我现在性质稳定,我在等,等那个能够让我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纯的收率的试剂。

我身边30+女博士的真实现状,其实没那么惨...

  这就是一个30岁女博士的现状,她的前半生就像是堵在晚高峰桥上的一辆车,走走停停。她没有做到高瞻远瞩,但幸而内心足够强大;她没有家庭美满,但生活也充满干劲和期待;悲喜枯荣,我们都是普通人,总会有痛苦和遗憾,但我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享受自己得来不易的今天,追求自己纯粹的科研生活。

  在读博之前,一定要先尝试做科研相关的工作。如果读博之前没有体验过科研的状态,读了之后却后悔,那么牺牲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尝试读博的途径有很多,可以联系校内与你想要做的方向最接近的老师,去Ta的实验室实践,也可以尝试做独立研究员,后者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