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分数,我们到底用什么测评学习?

大约从几个月前开始,和老师聊天,“学习评估”就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甚至有时候会代替最热门的教育资讯、课堂探讨、班级八卦趣事,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一连串碎片式对话中,我注意到,有一些问题被反复提及——没有了分数,我们到底用什么测评学习?近期发布的系列评价政策怎么落地到我的课堂?我们真正关心过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吗?好的评估长什么样子?评估好难,有没有一些方法工具可以借鉴使用?

这些问题有标准答案吗,我们也不禁想。于是决定就此作为一期研究选题去探寻、对话、讨论、憧憬……这个过程中,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一:

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写日记上交。女孩第一次要上交日记的时候,内心很激动,也很不情愿,因为自己的小秘密、小天地马上就要展示给另外一个人了。当然,最后还是上交了。

但当拿回自己日记本的时候,她傻眼了。老师居然以打小星星的方式评分,写得丰富精彩的得到五颗星,写得很少或者几句话带过的只有一颗星或两颗星。

在她心里,日记里所记述的一定是自己真实的事、真实的想法,不管字数长短,只是分享,并不是让人评判。看到自己本子上只有四颗星时,她很失落。

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就此被框定在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下。

故事二:

每次发成绩前,老师都会给学生写一封信——“关于这次考试的成绩就附在这封信里。你在面临巨大压力时拼尽了全力,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分数确实能够反映你的某些方面,但,它并不能代表你的全部。所以,享受成绩,并为此而骄傲吧。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优秀的方式,而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道路。

这更像是标准参照评价的一种。它提示孩子,学习就像考驾照一样,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拿到证件,但不会根本上影响你对自己的价值定位。

两种评估,两种反馈,背后是不一样的评估思维。

所以,什么是好的评估思维?我们想到的第一条原则是,帮助孩子找到“可以伟大”的地方,并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动起来。

之所以成为一名教育者,是因为我们从根本上相信,可以帮助他人学习和成长;而作为一名专业者,意味着我们既能根据学生个性和共性成长编写和选择高质量的评估方式,也知道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改善学习。

第二条原则,选好那把尺子,甚至一组套尺,让学生的成长犹如“春雨润如酥”般舒展。

除了成绩,我们还希望学生能关爱自己、关心他人、胸襟开阔、敢于冒险……这时多元评价就很必要。这并不仅仅是表现评价或档案袋评价,它强调专业多元、内涵多元、过程多元、时机多元、情境多元、方式多元、人员多元、计分多元及结果呈现多元。

第三条原则,学习评估和系统整体同频共振。

学生学习评估是整个学生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并非独立存在。它与其他评价紧密关联,存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

可以说,学习评估很简单,但“简单”很难。愿每一场评估,都奔赴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