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井坊到东大街 这条老街正上演“最成都”穿越之旅

■ 说到青龙正街,老成都有摆不完的龙门阵。它的一边是繁华的东大街,一边是有着600年历史的水井坊博物馆。身处其间的青龙正街见证了水井坊繁华的过往。令人惊喜的是,随着青龙正街风貌提升项目的实施,这条老街有望旧貌换新颜,同时依然保留老成都的味道,步行其间仿佛在经历一场穿越。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年后,青龙正街风貌提升项目正式启动。5月6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进行了探访。

青砖灰墙,与水井坊博物馆相呼应

5日下午,阳光穿透青龙正街居民楼外墙脚手架的绿网,照亮了新贴的青色瓷砖和新刷的浅灰色外墙。锦江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年后开始的青龙正街风貌提升项目,主要包括青龙正街和青龙横街建筑外立面,以及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改造。站在青龙正街和青龙横街交汇处的丁字路口,除了能看到正在贴砖刷墙的工人,还有一栋已经修到二楼的建筑,未来该处可能会成为书店或者是咖啡厅。

“因为原有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此次改造采用落架维修方式,消除安全隐患并完善使用功能。”该工作人员介绍说。之前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才拆了重修,其他的改造都会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进行,选用青色的瓷砖、白色的屋檐等,与不远处的水井坊博物馆相呼应,同时与周围建筑色系相融合,使整个片区看上去更加协调。同时在商业布局方面,这次改造则采用了置换的方式,在并不大拆大改的前提下,将社区服务站与商业店铺的位置进行了互换,让商业店铺更加集中,同时更靠近东大路,获得更好的商机。

除了整体色彩的协调,该处改造的细节也很讲究。相比拆除防护栏、雨棚统一重新安装,外墙上的空调外机既不能拆除,也不能往屋里挪,处理起来要麻烦些。该项目施工方四川汉象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陈兴华拿出效果图,指着图上阳台侧面说,他们将空调外机藏在了金属格栅里。金属格栅为铝单板,颜色与外墙相似,晃眼一看,就像墙的一部分。

车道人行道“一窄一宽”,重拾老成都的悠闲

据了解,水井街酒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历史悠久,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门盛景图、古蒸馏器皿、古酒坊遗迹、水井坊小史、酿酒技艺展示等吸引了较多国内外游客。与其相邻的青龙正街市井生活气息浓厚,一环路综合改造提升后,锦江区按照“连点成线、集线成片”原则,实施了青龙正街风貌提升工程,对青龙正街、青龙横街老旧建筑外立面进行整治提升。

与此同时,由于青龙横街建筑较少,改造中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升级优化,通过拆除围墙打造开敞的时尚生活服务空间;利用金角银边植入水井坊历史文化雕塑小品,打造高品质的市井生活场景;利用院落围墙和公共绿地等植入壁画、浮雕、小品,进一步强化水井坊酒文化、酒历史等街区氛围,增强市民感知,与街区特质呼应。未来街区还将引入咖啡、书店等更具品质的业态,通过丰富街区业态,提升街区环境与品质。

“这里车流量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下学两个阶段,平时车流量并不大。”锦江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该处的机动车道的宽度将缩减,同时改为单行道。而留出的空间将用于加宽人行道,增加行人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整合底商外摆空间、植入社区居民交流交往空间,打造出兼具商业氛围、生活气息、特色景观的街区。

据悉,该处的外立面改造计划于今年5月底完工,届时将呈现出以水井坊文化传承为遵循、历史与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焕发市井烟火气的风貌街区,重拾人们对老成都、老水井坊的记忆,提振街区活力。

下一步,打造出一批“最成都”的风貌街道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环路(锦江段)全长约1.1公里,其中一环路整体改造范围约1.6平方公里,覆盖锦官驿街道、牛市口街道共5个社区,常住人口约6万人。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建设将按“一轴三节点四片区”有序推进整体打造。

其中“四片区”包括提升打造以“新旧共生市井街区”为主题的宏济路片区、以“林荫江湖美食地”为主题的点将台片区、以“历史文化体验街区”为主题的水井坊片区、以“艺术文艺生活圈”为主题的水碾河路南片区4个片区。

记者了解到,宏济路片区改造已于2022年春节前全面呈现;点将台片区改造于今年4月完成;青龙正街所在的水井坊片区和水碾河路南片区打造项目于今年2月底进场施工。水碾河路南片区打造项目包括水碾河南一街、水碾河南三街等街道打通,沿街建筑风貌改造,场景提档升级等,具体包含路面整治、景观绿化、外摆空间打造、店招、光彩工程等,该项目计划5月底完工。

下一步,成都市将继续挖掘街区文化特色、历史底蕴,统筹开展街巷形态优化、风貌品质提升、文化特色彰显、消费场景营造等行动,打造出一批“最成都”的风貌街道,焕发旧城新活力,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