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事拨云见日看大势

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5月9日,原本是国际媒体和舆论圈盛传的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鸣金收兵日,近日又被演绎为俄总统普京对乌克兰的“宣战日”。这一说法已被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本周否认。“特别军事行动”是不宣而战的局部军事行动,“宣战”是正式发动大规模甚至长期性战争,两者完全不同。俄乌战事延续两个多月,究竟什么战况?何时结束?在认知战迷雾遮蔽战场硝烟的今天,已面目不清,拨云难见日,但若看大势则不会离谱。

认知战是伴随着俄乌战事而发生的次生战争或曰另类战场,本质是信息战、情报战、舆论战、心理战和外交战等多种传统博弈手段的混合战、复合战和组合战。通过释放真假难辨的谣言、战况而混淆视听、遥控舆论、左右民意、影响决策,这场认知战早已通过超级发达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个人媒体端在全球范围内拉开,形成典型的广场效应并反过来模糊俄乌战事的真相,尤其是让纯军事、技术层面的判断变得十分困难。

俄乌战事是一场性质充满争议、力量对比悬殊和战场表现异常的大国博弈和代理人战争。无论是直接当事方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推动乌克兰赴汤蹈火的美国和北约,都释放出不同的战场信息,致使两个多月的战况混沌不清、胜负不明、前景不确,甚至具体战损信息都是经过精心考虑和慎重掂量才释放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且交替使用的惯常军事手段和战时惯例,在这场冲突中尤其凸显。

俄罗斯显然既不想渲染己方战果,也无意夸大甚至反而少报乌方战损尤其是人员损失,因为渲染战果会招致更强烈的舆论压力和战场敌意。同时,俄罗斯也会对己方战损有保留公布,因为损失惨重将引发国内反战情绪。俄方两个月来推进慢,甚至对战略目标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围而不攻,应该都有避免己方军人和对方平民伤亡的考虑。

俄罗斯军事目标非常清楚,就是以“去纳粹化”和“非军事化”名义,清剿长期极端仇俄的乌克兰民兵组织“亚速营”等力量,摧毁乌克兰国防体系,包括海空军、防空部队、导弹系统以及重要军事装备和基础设施,确保乌方不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两个独立“共和国”构成压倒性威胁,最终使乌克兰接受领土变更既成事实并保持中立,永不加入北约。

基于此,俄罗斯战略战术也一目了然:前六周采取海陆空三面合围外加重点突击和精确打击,按照名单敲掉乌克兰防务体系中的坛坛罐罐,并控制部分重要交通枢纽,甚至一度威慑基辅,试图迫使乌克兰就范。在北约不断输送武器、资金给乌克兰并导致基辅当局消极谈判后,俄罗斯已基本完成对顿巴斯地区乌克兰主力部队的钳形合围,使其处于平原无险可守且背第聂伯河水而战的不利局面。俄军没有摧毁跨河大桥,实际是围三缺一,给乌军主力预留退路,本质上还是不想直接将乌军主力逼进绝境。

乌克兰更多依仗西方舆论支持、部分军民士气和局部、分散的游击战方式进行抵抗,实际战果未必有公布的那么辉煌,流传出来的照片有的真实性存疑,无法支撑“屡屡重创”俄罗斯军队的宣传。至于击沉“莫斯科号”护卫舰,很可能只是个“意外”。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是,迄今双方没有发生整建制、成规模和战役级交锋,俄罗斯也未对乌克兰使出断电、断网、断路、断桥等常规限制或遏制手段,使得西方政要自由进出基辅。这并非俄方能力不济,而应当是自有考量。

可见,各种中文网络流传的乌方辉煌战绩基本都是人云亦云,捕风捉影,对类似俄罗斯“兵败止损”“屡遭败绩”“急于求和”之说也要打一个问号。关于战况,不妨参考维也纳特蕾西亚军事学院专家马库斯·赖斯纳的判断: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决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打击;未来两到三周,顿巴斯局势会进一步升级,战斗将更加激烈,因为俄罗斯正试图做出包围乌克兰人并迫使他们投降的决定。

如果最初俄罗斯的确追求过以战逼降的“速决战”或“闪击战”,但战事演变迁延至今,俄罗斯看起来并非着急忙慌,反而对和谈摆出可有可无的姿态,因为战场形势总体愈加对乌克兰不利。援助乌克兰的北约成员已公开承认军事装备和弹药库存不足而威胁到本国防务。同时,俄罗斯开始有计划地摧毁部分车站、铁路而切断乌克兰军援。有分析家认为,北约推动乌克兰将战事“泥潭化”或“阿富汗化”的图谋眼看要兜不住了。

既然俄罗斯有意放缓进程,在完成主要军事目标后,对乌军主力围而不打、隔而不歼,这是不是一种新版“围点打援”——让乌克兰扮演一个消耗北约装备和武器的无底洞,输入一批摧毁一批,直到基辅当局厌倦战争为止。作为军事大国的俄罗斯,已亮出多件“杀手锏”为与北约爆发大规模战争预制了保险阀,可以轻松在家门口与北约“玩”,武库储备和兵工产应付一场局部战争或许富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