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学校接二连三下发有关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班主任要进行各种信息统计。例如每天的体温检测统计,健康码、行程码的提交等。这样的信息统计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内心的紧张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学生居家学习无序混乱、焦虑不安的实际情况,我在班级进行了一系列公共危机教育,安抚学生情绪,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的特殊地带。比如,在统计信息数据时要尽可能做到“云淡风轻”,即便是鼓励的话语我也很注意频率及语气。与此同时,我还积极传播正面信息,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resilience)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尽管它涉及“心理”一词,但不是指一个人的内心特质,而是强调当一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等重大危机时如何适应,如何从消极的经历中恢复过来。我在班里采取了以下措施。
召开生命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召开“认识疫情,克服恐惧”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视疫情,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召开“发现美好”主题班会,从绘本出发,引入积极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考验;召开“学会表达与珍惜”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表达、善意沟通,以此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召开“懂得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发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最可爱的人”。
一切经历都是成长。化被动为主动,不躲闪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是我采取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由此,我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克服恐惧心理。
搭建平台,强化积极情绪。全天居家对小学生来说有点儿困难,他们渴望交流、玩耍的心情我们应该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为此,我搭建了班级线上交流平台,开展班级线上活动:平板支撑大赛、古诗词大赛,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丰富了居家生活;美食大赛与讲故事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收纳大赛与数独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思维能力。
赵贺在居家学习初期沉迷于电子游戏,亲子关系紧张。父母认为赵贺只知道玩游戏,从不学习;赵贺认为父母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给自己一点儿自我支配的时间。就这样,这个家庭的每一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系列班会的召开,一家三口开始有意识进行反省、改变。爸爸妈妈不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不再强行安排赵贺的一切活动,赵贺也自律很多,玩游戏有了节制,学习时间有了保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亲子关系融洽了,赵贺的精神面貌、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线上活动不仅应有学业指导,而且应有心理调适、运动健身、亲子合作、劳动教育等生活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全家人的消极情绪,强化了积极情绪,培养了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与习惯,让居家生活更充实、更和谐。
面对敏感人群提前打好“预防针”。特殊时期,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此时此刻,班主任在安抚学生情绪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疏解家长的情绪。家长距离孩子最近,影响力最大,家长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孩子。因此,班主任要提前与家长沟通,保证家长自身情绪的稳定,不因自身原因波及孩子。我的目标集中在医务工作者、自身焦虑情绪过多者、隔辈抚养等家长身上,主动联系、关心、问候他们,缓解他们的压力。
开通热线,别让小问题积攒成大麻烦。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我开通了24小时热线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及时解决小问题,以免积攒成大麻烦。对于一些特殊学生或家庭,我做到每天一询问,这里的询问不仅是健康信息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生活是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为单纯的询问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人造成压力,沟通方法很重要。
虚拟空间下给出主动建设性回应。有别于学生在校的日常班级建设,居家学习期间,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更多依赖网络。因此,我借助主动建设性回应(ACR)措施,传达自己对孩子以及家长的关注与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即便在家,老师也一直在关注他们;我建立每日文件夹收集班级情况,制作班级美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线上评价。每周五,我还会以录屏的形式将学生的重要成长瞬间加以梳理,挖掘其中最值得学习与推广的成长点并给予鼓励,对有突出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在观看录屏过程中不仅为自己的成长欣喜,也会接触到其他同学的成长信息,这样的交叉信息可以增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特殊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缓解学生及其家庭的紧张情绪,需要每位班主任结合班情采取最适合的教育举措,成为学生的“主心骨”,与家长携手,共同带领孩子走过这段路。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04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