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药、送菜、化解矛盾 上海“85后”社区书记小苏的抗疫日记

央广网上海5月7日消息(总台记者李行健 周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各个社区居委会成为居民送菜、买药、配送物资的重要支撑。“85后”青年苏澔翔是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淞南九村第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大学毕业以来,他已经从事社区工作12年。淞南九村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小苏”书记是如何做好社区的大管家,如何化解老小区在疫情期间遇到的新问题?

苏澔翔:我在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淞南九村第二居委会工作,在这个小区已经为居民服务了12年。今年是特别特殊的一年,从4月份开始封控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小区内连续工作了30多天,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8个小时。

我们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早上以核酸检测任务为主。在核酸检测任务之前要全小区筛查一遍抗原,抗原做完以后,就是发放物资、配药送药,还有核酸检测异常情况的复核等等。

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央广网发 淞南九村第二居委会供图)

因为整个居委会也就6个人,要服务将近4000人,所有工作都靠我们6个人肯定是做不过来的。所以,我们有楼组长队伍,有物流志愿者队伍,有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有配药志愿者队伍,整个小区的维护基本上都是要靠志愿者来帮忙。

每次配药基本上都有几百份,至少两三百份药。每次配药确实量挺大的,毕竟我们也只是一个居委会而已,所有的街镇加在一起,一个社区卫生中心协调起来是非常困难,所以每一次配药都是排班的。尽管排了班,还是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配药的过程。

配药回来都是像行李箱一样大包的药,我们要把医保卡、药品分好,还有发票,把它封好再发放到居民手中去。

社工和志愿者在做配药的相关工作(央广网发 淞南九村第二居委会供图)

分药也要一两个小时,发药基本上第二天要发半天。有社工带领志愿者一起做,因为志愿者对居民的情况不熟悉,我们社工带着他们,一个团队一起在做。

这个事情做完之后非常有成就感,比方说某一款药品比较特殊,之前是由一家三甲医院专门定点配送到社区卫生中心,老人去拿。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因为各种就医的需求或者其他原因,单独配送的服务肯定是做不到的。老人告诉我们药店有可能也能买得到,我们就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到网上查找。我们在淞南镇区域内跑了十几家药店,才找到这个药,帮她买药的过程花了我们一天多时间,各种想办法,其实买回来就两盒药。

社区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居民的认可就是社区居委会及志愿者们的工作动力。“小苏”书记说,有时也会遇到个别居民的误解,但克服这些摆在他面前的日常难题,正是社区这份工作的魅力所在。

苏澔翔:一共8批物资,发放的时间有先有后,有些居民就不是很理解,怎么隔壁小区发了我们小区还没发,有时候会有点焦虑。说“委屈”其实也算不上,居民不理解嘛。有时候想一想,说“委屈”严重了一点,其实不至于。

每次物资发放到小区的时候,都是在大门口卸货,一卸就是几千份,我们基本上做到当时来当时就发掉了。到门口以后,我们直接用运货三轮车运进小区,分成三组,发放到楼道下面,由楼组长清点完毕,居民下来领取。有行动不便的居民,就帮他送到家里去。基本上都是日产日清,所以居委里面是没有囤物资的。

真相大白以后,当晚我也收到很多居民的微信和电话表示支持。第二天我们照常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很多居民碰到我们都直接给我们加油打气,说不要过分在意,这只是极小部分居民的做法,大部分居民都理解、支持你们,都知道你们的情况。

社工和志愿者在接收和分发物资(央广网发 淞南九村第二居委会供图)

刚刚进入社区工作的时候,都是一些很细碎的社区工作,基本上就是帮张家处理点矛盾、帮李四付个水电煤费这些细碎的杂事,但是现在随着科技发达起来,这些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少了。现在处理一些矛盾时,对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要求也更高了。

尤其是这两年有疫情,我们社区的工作量都不是翻倍增长,而是几倍的增长,特别忙,不着家,经常会(住)在社区里面。

现在的社区工作要有方式方法,要不断学习一些知识,像一些比较老大难的问题,比如停车难等等,关于怎么规划这些停车位,包括非机动车充电的问题,都是通过我们和第三方一起协商,用新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的社区工作,我们为什么能一直支撑下去?其实就是源自一些居民(的反馈),我们帮居民办完事以后,他们给我们那种感激和反馈,这种成就感是支撑我们年轻人一直能在社区工作,坚持十几年到现在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