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随笔|说继承

(南山清韵 胡巧泱 作)

吴重生/文

周一在北京大学家长微信群里,有家长发了一个视频,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老师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的一堂课。郭继承讲课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哲学问题讲解得通俗易懂。

郭继承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近年来,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中西文化的会通与比较、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与传播等,受到包括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受训单位听众的热烈欢迎。

昨天我通过中国政法大学的朋友联系上了郭继承老师。郭老师告诉我,他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带着他起早贪黑干农活希望能尽快还清债务,父母的勤劳善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因而他读书很用功,终于考上了大学,从山东莘县来到了京城。

我无法想象郭继承父母当年给他取名“继承”二字时是一种怎样的愿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父母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会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郭继承的《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国学智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仁者爱人》、《居安思危》《直面人生的困惑》、《郭继承人生课:中华经典十三讲》等著作,单本发行量达数十万册,他在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课程,受到数百万粉丝的追捧,成为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位“现象级人物”。

从传统观念来说,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能继承家业。倘若家境贫寒,是否就无“业”可继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我的好朋友吴学深曾经跟我说过,他从祖宗那里继承的最大财产是他的姓——“吴”字,吴姓始祖太伯“三让王位”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史记》共有《世家》三十篇,而《吴太伯世家》被司马迁列为第一篇。为何?因为太伯的谦让美德,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吴姓子孙,以“谦让”作安身立命的准绳,就是对祖先美德的最好继承。

何谓继承?继是“继往开来”,承是“承前启后”。真正的继承者并非坐享其成者,而是开疆拓土者。我认识第一代新商的代表人物俞国生先生及其子俞强先生。俞强是一位富有情怀的新浙商,他不愿意被称作“富二代”,不愿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享福,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商海里真刀真枪拼杀,创造了野风集团的新辉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一代”。在浙江,像俞强这样的“创一代”还有很多,如久盛集团董事长张凯、寿仙谷医药总经理助理李振皓博士等。他们都是由“富二代”转型为“创一代”的典范。创新创业是最好的继承。父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经历,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继承民族的美德、优良的家风,比继承财产重要;继承文化的自信、善良的品质,比继承职务和爵位重要;继承优良的作风、优秀的文化,比继承人脉资源重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比高喊光荣的口号重要。郭继承老师在多次讲座中强调,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永远不要忘记“中国”这两个字,为国立魂,为国育才;永远不忘记“知识分子”这个社会角色,弘扬中华文化,为人民福祉和国家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2年5月6日晨6时写于北京储云楼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