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地带,党中央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至重大国家战略。
保护黄河,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
黄河的入海口,是全球新生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天然记录器”,保持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典型性。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黄河三角洲融合黄河、海洋、陆地三大要素,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被列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同时东营市被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暖温带最典型、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连接、融合着河流、海洋、草原、森林、沙漠、农田和城市等生态系统。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有效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统计显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1种。
2021年9月26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就《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黄河口国家公园总面积为352291.34公顷,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山东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等现有8个自然保护地为主体,同时纳入黄河口区域海洋生物的重要产卵场和孵育场等生态价值较高的区域,确保黄河口区域“河-陆-滩-海”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核心保护区面积为184103公顷,全部为国家所有,其中新生湿地、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等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而国家公园内的耕地、零散分布的居民点、宣教科普基地、游憩设施等划入一般控制区内,总面积168188公顷。山东省积极协调健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省级财政支持保障制度,近年来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保护区生态修复,先后投资5.3亿元在黄河口国家公园区域开展9个生态修复项目,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10月12日,我国宣布了首批国家公园名单,对于切实保护好国家自然和人文遗产资源、推动国土空间的高效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同意《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标志着山东省黄河口国家公园从创建准备阶段进入创建实施阶段。山东省致力于在黄河入海口处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这也将是我国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国家公园。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补水工程。申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山东按照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将黄河口区域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其中陆域面积13.71万公顷,海域面积21.52万公顷。对沿黄河的9个设区市的230个各类自然保护地(不含风景名胜区)也启动了整合优化工作。
国家公园强调统筹保护、教育、游憩和富民多种功能,是行之有效的实现双赢的国际通行管理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矛盾下,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遗产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可以极大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平衡中国遗产地开发和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作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和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如何高质量全面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真正实现黄河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富民还有待进一步谋划。
建议:
一、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创新。尽快组建省级层面的黄河口国家公园管理局,统筹负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细化后续产业发展、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同时科学编制规划,推动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统筹建设。
二、黄河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开发“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提升黄河入海口的旅游体验感,比如河海交汇线的震撼体验,新生湿地的“红毯”和野生鸟类的互动体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开展面向公众的优秀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自然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能在旅游中接受自然教育。
三、在全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同时,建立社区协调发展和生态补偿制度,科学开发设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引导和激励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相关企业、园区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推动“黄河口+”生态产业品牌价值转化,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孙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