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ole="original-title">
经济网 |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2022年车市的开局困难重重。疫情反复、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诸多不利因素叠加为车企的一季报蒙上了一层阴霾。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在A股上市的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2022年一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公司的业绩稳中有进,上汽集团、北汽蓝谷、长城汽车等公司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与一季度业绩冷热不均不同,业内对车企二季度的预期普遍悲观,4月份开始,多家车企陷入停产危机,至今也未恢复到满产状态。停产危机的背后是供应链危机,汽车供应链涉及八大制造系统,数万个零部件,是链条最长、管理难度最高的产业供应链之一,如果供应链不能尽快恢复,或将影响车企二季度甚至是下半年的业绩。
疫情影响多家车企一季度业绩
今年第一季度,多地爆发疫情,影响部分车企的生产和销售。
其中,上汽集团虽然仍是一季度唯一营收超千亿元的公司,但其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24.71亿元,同比下滑3.5%,实现净利润55.16亿元,同比下滑19.44%。 上汽集团也是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车企中唯一一家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今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1.43亿元,同比下降555.3%。对此,上汽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扩大贷款规模,另一方面则由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除上汽集团外,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车企还有长城汽车。今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36.19亿元,同比增长8.04%,实现净利润16.34亿元,同比微降0.34%。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共销售汽车28.59万辆,同比下滑14.16%。长城汽车表示:“受国内多地疫情影响,长城汽车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受到波及,导致工厂产能受限。”
今年2月份,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突发疫情,长城汽车当月销量大降20.5%至7万辆,原因之一就是博世苏州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而博世的ESP是长城汽车主力车型的独家供应商。
此外, 小康股份、北汽蓝谷、海马汽车今年第一季度营收虽然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相比而言,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其中,长安汽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5.76亿元,同比增长7.96%,实现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增长431.45%;比亚迪一季度营收达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净利润达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广汽集团一季度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32.68亿元和3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21%和27.17%。
二季度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最大的亮点就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但随着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的毛利率也持续被挤压。
今年3月中旬以来,多家车企先后宣布新能源车型涨价,包括小鹏、几何、零跑、威马、长城欧拉(参数|图片)、广汽等车企接连发布涨价通知,涨幅最高达3.26万元。如特斯拉仅3月份就连续3次提价,分别在3月10日、15日、17日对旗下全系国产车型上调价格,累计涨幅达到1.4-3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其去年底已经宣布的1-2万元涨价幅度。小鹏汽车在3月21日也启动了2022年的第二次涨价,旗下在售车型价格上调1.01-3.26万元,涨幅看齐特斯拉;比亚迪也在3月份两次对其王朝(参数|图片)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两次涨价幅度分别为1000元至7000元不等和3000元至6000元不等。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的50多款车型涨价,涨价理由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作为动力电池原材料的碳酸锂去年价格大涨超7倍,今年一季度又大涨超8成。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净利下滑了20%-30%,其中,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下降23.6%至14.93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动力电池企业在成本承压后,便开始往车企传导压力,车企也开始向消费者端传导成本压力,但终端涨价幅度还不足以覆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比亚迪、小康股份、北汽蓝谷等车企近两年来的毛利率持续下滑。
比毛利率下降更让业内担心的是供应链危机。4月份以来,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长三角、东北等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国汽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 上海聚集着众多汽车零部件巨头及其部分工厂,全球前十大汽车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有九家位于上海,分别是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现代摩比斯、爱信、大陆集团、法雷奥、李尔和弗吉亚。受零部件供应短缺影响,华中、华南等地的整车生产基地也陆续出现停产情况。
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第一、二周主要厂商日均零售分别为2.46万辆、2.67万辆,同比跌幅分别为32%、39%;4月份第三周车市在行业复工复产的推动下将有所恢复,主要厂商日均零售预计回暖至3.6万辆,同比跌幅在35%左右;第四周该数值预计将进一步回调至6.9万辆,同比降幅缩窄至26%左右。乘联会据此预计,4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10万辆,同比下降31.9%。
好消息是,近期上海已经开始尝试复工复产,上汽集团、特斯拉等不少车企被列入了“白名单”。 但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而汽车产业具有极强的全球化属性,在零部件供应链上更是如此,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他们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低级别供应商,如果这些供应商无法复工,整个汽车产业链最终也难以维持良性生产。
责编 | 郭霁瑶
版式 | 孙珍兰
微信值班: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