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为啥首先选择交通专业?

青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为啥首先选择交通专业?

腾挪空间整合专业与城市产业相匹配

青岛职教布局调整从交通专业开启

“根据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工作需要,今年市教育局将整合局属职业学校汽车维修相关专业,将优质资源集中到青岛交通职业学校。”近日,青岛市教育发布2022年全市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意见,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拉开大幕。专业调整的背后,还有学校空间布局的调整,而所有调整的依据是“服务产业发展”。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市需要新增技能人才约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11万人。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

交通运输类专业、位于莱西姜山镇的青岛现代职教园、莱西姜山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这些关键词将产、教、城结合起来。从交通专业调整开始,一个和城市发展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重构。

调整布局,交通专业首当其冲

因为专业既有优势和产业对人才有急需,此次青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从局属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开始。按照2022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从2022年起,将局属职业学校汽车维修类相关专业统一整合到青岛交通职业学校。

汽车维修类相关专业各校都有,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实力最强。该校的汽修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2021年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100%,其中90%的专业课教师为高级技师。学校师生在国家、省、市汽修大赛中屡次斩获金奖。

谭俊淼是青岛交通学校2016级毕业生,从中职毕业之后进入高职学习,他敏锐地捕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一边完成课业,一边自学相关知识。“企业招聘的时候对我中职时接触的汽车相关知识很感兴趣,早接触这些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创新应用。”在毕业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以丰富的新能源汽车知识升任青岛之星奔驰新能源汽车销售部的主管。青岛之星奔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荣章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缺口很大。正是提前意识到这种“缺口”,青岛交通学校2020年前瞻性地开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在当年即拿下“北汽新能源汽车维修竞赛中级组一等奖”。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积极布局储能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全力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一汽集团的货车产销两旺;青岛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入驻青岛棘洪滩轨道交通产业园,全部建成年产电动汽车5000辆;吉利在上合示范区投资的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进展迅速,目前也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充电桩项目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在2021年1-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2万辆,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方向转变,电气化向智能化转变,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新动能”给职业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

“我们以前的汽车相关专业主要围绕汽车的售后市场,后续学校汽车专业发展将逐步覆盖汽车的前市场,以适应青岛产业升级的需要。”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副校长王守暖说。

空间扩容,整合优势做大做强

专业布局调整背后,是学校布局的大调整。

布局调整将有效解决青岛职教“小而散”的局面。青岛16所局属中职学校里,有11所办学条件不达标,每所占地只有十亩、二十亩,硬件限制让职业教育诸多实验、实训无法开展。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空间,中职学校为此期盼了多年。另外,高职院校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外贸学院等也有强烈的外迁扩建的需求。

青岛职业教育起步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重新布局。这不仅是青岛的课题,2022年,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需要着重抓的几件事,其中之一就是优化布局。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同时,青岛市教育局提出要落实达标。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2023年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聚合优势专业,腾挪空间,这样的操作在青岛各个区市早有成功案例。平度职业教育中心、胶州职业教育中心、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都是经过了整合过程建立的。从2002年到2012年,平度先后有10所学校合并到平度职教中心,减少了专业设置的重叠和财政投资的重复。“职业教育的专业调整和学校布局都要跟着产业跑。”平度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校长朱风彬说,学校的选址就在产业园区附近,学生在附近的机械制造、现代家电、服装企业中完成实训、实习。目前,该校已经实现了“无订单不招生,无下家不培训”,学生如果没有实习单位,学校就不设置招生计划,学生没有就业岗位或升学渠道,学校就不设置相关课程培训。2018年,平度职教中心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契合城市,职教紧密拥抱产业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适应性最重要的就是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青岛正在实施的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发展意见》同步。在物理空间上,学校和产业靠得更近,在软件课程上,学校和企业正在探索更密切的合作。

职业教育和产业能有多紧密?教育部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汤晓华曾在深圳的职业技术学院任职,他提出,产教城融合是一种更高阶的“共赢”,“在南方同类城市,企业和学校的联系非常紧密,职教园旁是产业园,学校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比如学校把华为的内部培训体系转化成学校的教学课程,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师资,岗、课、证融通,企业证书在日常学习中就可以获得,毕业后就是技术能手。硬件上,实行动态更新装备和实训条件、企业和学校共建实训基地。”

在青岛市现代职教园姜山片区,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这里和莱西市北汽新能源生产基地相隔不到3公里。市教育局拟由青岛交通职业学校为班底,组建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交通学校目前已经与北汽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高端汽车行业人才选拔和培养。

可以预见,专业优势合并,物理空间扩容之后,青岛职业教育将在山东省职教高地建设的背景下,成为高地上的一座高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作者: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