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超13亿元,圆心科技能否靠健康险业务逆袭
圆心科技逐梦IPO背后,是近两年来健康险市场的火热延续,是“保险+健康服务”赛道竞速的现状,亦是保险新型角色的未来蓝海
文|《财经》记者 杨芮
编辑|袁满
“保险+健康服务”的赛道正异常拥挤,资本云集、估值炒热、逐梦IPO。
4月19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更新招股书。据了解,圆心科技于2021年10月15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就上市进程等问题,圆心科技回复《财经》表示,由于尚处于静默期,上市相关事宜的具体进展暂不便回答。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圆心科技净亏损分别为2.01亿元、3.63亿元及7.57亿元,累计亏损达13.21亿元。营业收入及调整后亏损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圆心科技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中的定位,圆心科技是一家提供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包括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三大板块,对应“药、医、险”。
据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在圆心科技的业务版图中,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并非盈利大头,但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是撑起估值期待的关键点。”
圆心科技逐梦IPO背后,是近两年来健康险市场的火热延续,是“保险+健康服务”赛道竞速的现状,亦是保险新型角色的未来蓝海。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即有镁信健康、力码科技等十几家公司获得了过亿元的投资。
保险底色:创新保险收入三年累计近2亿
2015年,互联网医疗的创业大潮潮起,微医、春雨医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纷纷布局,这条赛道里人才济济。同一年,圆心科技正式成立。
一开始,以药这个切口打开市场,圆心科技的业务时间线是:从2016年开始布局院外处方药房,2017年做互联网医院服务,2018年进入医疗科技,2019年进入健康保险领域。
2021年初圆心科技完成E轮融资后,8月其又完成了超15亿元的F轮融资。圆心科技的投资方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达、ABI资本、中银国际、渶策资本、中信证券、鲲翎资本、未来启创等机构。
2021年10月9日,北京圆心惠保科技有限公司于10月9日发生工商变更,腾讯公司旗下的深圳市腾讯鑫正科技有限公司新晋入股,持股比例为7.5%。与此同时,圆心惠保的注册资本由约1480.14万元增加至1881.24万元。
2021年10月15日,圆心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高盛、中信里昂证券为联席保荐人。今年4月19日,圆心科技更新招股书。
图片来源:圆心科技招股书
招股书中,圆心科技将自己定位为为患者提供整个疾病管理周期服务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司。业务版图上,圆心科技以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三部分业务为支柱。三部分业务收入占比如下图:
图片来源:圆心科技招股书
虽然不是总收入的大头,但由于毛利率数字和稳定性,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板块备受关注。在多位采访人士看来,这部分业务对圆心科技的未来估值意义甚大。
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向医药公司提供的创新营销服务和保险服务两块,收入来源主要有三块,分别是就创新型病程管理及服务包收取佣金、向医药公司提供创新营销服务收取服务费、以及创新保险服务(包括保险公司索赔处理、第三方管理、药品福利管理服务及健康保险产品营销服务)收取服务费。
数据显示,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的2.4%大幅增加至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年度的 4.6%。
另外从毛利率数字对比来看,如下表所示:
图片来源:圆心科技招股书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圆心科技旗下创新保险技术平台圆心惠保已经为约110家保险公司及7家再保险公司提供多维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药物保险产品、在超过9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累计分销24项健康保险产品,保单数量约为超2500万份。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来自创新保险服务的收入分别为0.077亿元、0.25亿元以及1.31亿元。
背后的“惠民保”大市场:超100亿元保费
在圆心科技的保险板块业务里,圆心惠保是运营主体。据一位健康医疗行业TPA公司人士分析,圆心惠保的业务主要是新特药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下称“惠民保”)、慢病健康管理和团体保险四大板块。
其中,惠民保最为受到业界关注。据了解,圆心惠保成立于2019年4月,而2020年则是惠民保类产品跑马圈地的开始。
在惠民保业务中,合作方公司业务一般覆盖为合作伙伴提供投保平台开发、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系统开发、共保体分销系统开发、理赔系统开发、“一站式”结算平台搭建、保险产品设计、线上营销推广等。据上述人士介绍,圆心惠保在惠民保业务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搭建,包括投保服务、营销推广和运营服务等。
据上述人士分析,“惠民保带红了新型医疗保险TPA(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 for Group Medical Insurance),圆心惠保也和这波浪潮的发展有关。”
从2015年深圳试水到2020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以“低保费、高保额”为主要特点的、基于“政府指导、商业运作”的推动模式,惠民保迅速“走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28省份推出了177款“惠民保”产品,共1.4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40亿元。
圆心惠保CEO彭煊曾在去年年底的“2021金麒麟保险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惠民保的发展往后看,跟政策关系还是比较大的。未来惠民保发展两三年或三四年后再回头看今天,可能就是一个十字路口。惠民保产品到底是走向医保化还是走向商保化,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如果进一步走向医保化,就可能更像一个医保衍生产品,往商保发展则是另外一个逻辑,商业保险是允许有商业利润、有商业推广的行为,商业产品更多元化和创新,会更加开放一点。希望这两个方向能够结合,能够取长补短。
2022年全国两会上,“惠民保”亦是热词。医疗界、保险业的多位代表委员纷纷提交了与“惠民保”有关的提案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建议完善“惠民保”相关制度机制。她表示,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经营参与主体的资质标准,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盈亏平衡补贴机制、跨区域服务和结算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确保“惠民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经营。
虽然在参保率、运营机制上仍存争议,但惠民保业务带来的健康险的新机遇亦不容忽视。《惠民保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民众对于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愿意通过付费加入健康管理服务计划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根据数据显示,仅健康管理衍生业务,中国市场规模就已经由2015年的70亿元增长至了2020年33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360亿元,整个健康管理市场规模更是将达到2.2万亿元,其间复合增长率为20.8%。惠民保业务的发展对于增加民众对于健康管理服务的认知和使用体验将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未来也一定会在惠民保产品中看到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保险+健康服务”赛道前景
据动脉网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传统保险的投融资热点经历了从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到互助平台,再到TPA等三方机构,目前更多聚焦于保险科技赛道。近年来,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理赔管理等保险领域的细分赛道的项目均比往年获得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近五年来,中国健康险领域至少有50家以上的公司获得融资,上百亿资金投入其中。
上述报告还显示,行业融资时间间隔和融资金额的纪录频频被刷新。2020年以来,业务涉及保险科技企业融资频发,爱选科技、华美浩联、优加健康、暖哇科技、君岭科技、保联科技、商涌科技等公司均获得多方投资机构的关注。总体来看,资本青睐的公司分三类,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创新、服务创新。
图片来源:2022健康险行业研究报告
据一位医疗健康圈投资人分析,对于投资人而言,关注的是投资潜力、市场估值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对于“保险+健康服务”赛道在估值逻辑上亦有所差异。此前以“保险+健康服务”生态圈为战略的水滴在上市前亦传出百亿美元的估值。
在新赛道之上,不仅保险科技公司的聚焦点在迭代、升级,传统保险公司的角色亦在不断转型。
《惠民保研究报告》中亦指出,健康管理将成为“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型的重要驱动。
传统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主要聚焦在医疗费用的补偿方面,在大健康生态中是以支付方的角色出现的。随着民众健康需求的释放与行业深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正在逐渐成为新的路径,保险业也在经历着从“保疾病”向“保健康”的转型。
招商信诺人寿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首席市场官蔡廉和曾公开分析,保险作为支付方,是大健康生态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能在产品协同、服务延伸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还能从前端疾病预防、日常就医协助、后端的康复,以及慢病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参与。可以说,保险贯穿了预防、治疗、康复整个生态链,并逐渐转型为健康管理者角色。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总监朱俊生表示,健康保险是健康产业的支付方,需要整合整个保险与服务。健康险要跟基本医保融合。最近,城市普惠保险发展非常快,它很大程度上就是基本医保跟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有机衔接,包括背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保障内容跟基本医保衔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