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的放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厚植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发展繁荣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辉煌历史,孕育滋养了中华儿女厚重隽永的爱国情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强烈爱国情怀的体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思政课应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课程设置讲好爱国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弘扬奋斗精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需要广大青年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矢志奋斗,攻坚克难。上好思政课,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奋斗精神,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让青年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而奋斗以及如何奋斗,认识到青春只有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才能绽放光彩,引导青年学生在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的过程中明确奋斗方向、坚定奋斗意志,始终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培养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着诸多先人勇于突破常规、改革创新的事迹,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都是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上好思政课,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青年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应变求变的精神品质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以永不停滞、永不僵化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6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