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汽车产业变革叠加疫情波动,上游主机厂在艰难中转型,下游渠道端在重压下变革。
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国4S销售服务网络数量29318家,虽然同比增幅为3.9%,但高达1379家的退网数量,意味着渠道端淘汰赛异常激烈。
同时,汽车智能电动化趋势下,授权、代理、直营模式重叠模糊,汽车商超店数量出现下降势头,未来渠道变革去向何方?
4月27日,2022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进行了全面分析。
今年销量能否达到预期?
去年,中国车市结束了连续3年的负增长,行业内对今年继续增长充满信心。然而,3月多地疫情抬头,4月汽车产销受到严重影响,来自渠道端的疑惑是:今年销量能否达到预期?
长远看,中国汽车保有量天花板是5亿辆,销量天花板约4000万辆。郎学红认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居民家庭户数是4.9亿户。在近5亿户家庭中,有六成的家庭目前是无车的,去年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4亿辆,如果将来有80%的家庭能够拥有汽车,再加上一部分家庭拥有一台以上汽车,我们预计汽车保有量峰值至少达到5亿辆。按照一辆车使用年限15年计算,基本上可以支撑至少4000万台的需求。”
今年汽车产销达到预期是大概率事件。郎学红认为:“ 2018年,汽车进入到行业下行的周期,经过了4年调整,基本上进入市场复苏周期。虽然目前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国内市场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从整体市场发展来说,我们始终相信市场是螺旋式上升的。年初我们预测今年销量是2750万辆,目前我们还是相信今年能够接近预测值的。而且,现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普遍预期转弱的情况下,我更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把预期转强,只有有更强的预期,我们才能挑战更高的目标。”
显然,在郎学红看来,困难是暂时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且积极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手车挤占新车消费?
近年来,二手车年交易量显著增长,今年有望突破2000万辆。同时,新车销量持续低迷,从距3000万辆一步之遥跌回到2500万辆。于是,行业内出现了“二手车交易挤占掉新车消费的担忧”,事实果真如此吗?
郎学红分析称:“试想一下,如果绝对不允许二手车交易,那么消费者买一辆车就要一直用到报废。我们按照一辆车使用年限15年计算,车企卖了一台车给车主,再想让他买车就要等15年之后了。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健康的、活跃的、让消费者放心的二手车市场,很多有消费能力的车主,他们持有车的周期会更短。而且,汽车的技术变革是日新月异的,每年都会有不同功能、不同配置、不同的新产品推出,消费者想要尝试新产品,肯定是要把手里的二手车处置出去。我乐观地判断,2025年二手车年交易量可达3000万辆,跟新车达到一比一的比例。”
所以,郎学红的判断是,健康的二手车市场像是一个水流更快的市场,加快二手车流通有助于新车销售。
渠道变革向何方?
汽车产业变革叠加疫情波动,上游主机厂在艰难中转型,下游渠道运营模式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由授权,到代理,再直营,经销商的参与度由重变轻。郎学红介绍说:“汽车授权模式,经销商需要租地买地,然后去投资建立店面,需要承担库存,多数传统经销商采取这种模式;代理模式,库存是由厂家承担,代理商出资建店,负责前期的集客和后续交付服务,比如上汽奥迪;直营,就是所有都是由厂家自己做,比如特斯拉。
三大模式尚处于混沌状态。郎学红介绍说:“目前,对于直营代理和授权界限还是比较模糊的,各个厂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一些摇摆,比如蔚来前期大概有一两百家接近于代理商,但是这些店到期后逐步转成蔚来直营的店。在售后环节普遍采取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比如特斯拉、蔚来前期都是授权经销商集团去做钣喷,或者是做进店维修,做授权服务,随着保有量大了和到期以后也会收回售后的授权,自己做售后的直营。从传统厂家来看,我们发现从去年以来很多传统厂家也在尝试线上的销售模式,也在为未来的厂家直销铺平道路。”
部分商超店撤店是正常现象。郎学红认为:“有人看到北京汽车商超店撤出数量大于新建的数量,就认为商超店在大举退潮。其实,商超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具有永久性质的网点。一方面,它受商场客流、经营情况和定位的影响。如果一个汽车品牌的商超店在某个区域停留上一段时间没有太多可以新触达到的用户,这就决定了你需要撤出这个商超选择新的商超;另一方面,一个品牌把北京的商超店撤出,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或许意味着它完成了一线城市的营销和品牌宣传的任务。再有,虽然特斯拉在一些地区撤出,但是刚刚崛起的其他‘新势力’又在大举布局,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商超一定是一个常态化存在,当然会结合快闪行为,会是一个更广泛的布局,但是在某一个地点上可能不会太长时间。”
整体看,汽车产业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中,加之疫情影响,供给侧和需求端波动的频率被放大,因而渠道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然而,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2022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论坛专家解答了困惑渠道端的疑问,更加坚定了大家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