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5月6日消息 进工地大门必须扫“场所码”;宿舍“两点一线”闭环流动;食堂菜品“不见面”下单;外来车辆运送建材,要提前申请“电子通行证”,驾驶员不下车,全程“零接触”保供……
建设工地,是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建筑业,是江苏省南通市主城区支柱产业之一。
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解封以来,区防疫指挥部城建防控组精准施策,做到主动“防”、有效“防”,助推建设工地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至5月3日,全区265个建设工地,进入施工状态的共216个,剔除完工或暂不开工工地21个,开工复工率88.5%。
“技防+人防”,非必要不进新人
“现在,所有工地都是‘非必要不进新人’,这工地上,8个保安每天24小时轮值核查,外人不得随意进入,进去必须扫码登记。”狼山镇街道洪江社区党总支书记许蓉蓉介绍。
扫描场所二维码(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除了保安轮值,该工地大门口还安装了伸缩门和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与街道相关负责人的手机联网,我们可以随时抽查工地大门防疫情况。”狼山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秦伟说。工人是否正确戴好口罩、是否按照规定测温查码、何时何人进出流动……实时监控让“违规”无处遁形。
狼山镇街道辖区内共有6个建设工地,目前全部复工。所有工地只保留一个大门进出,在做好人防的基础上,均安装监控探头,加强技防。
工地复工复产后,守好“外防输入”的大门至关重要。区城建防控组要求,从4月17日起30天内,各工地一律实行“非必要不进新人”。各工地纷纷创新方式,守好“防疫大门”。
位于陆洪社区辖区的南通大学教学组团项目,建设方为中建二局。复工复产以来,工地不仅安排保安值守,还从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三方中抽调管理人员,加入大门守岗。项目党支部书记骆仕海说,大门人员复杂、流动频繁,遇到事情,处理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冲突,因此特意安排沟通交流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参与大门值守。他说:“守住大门,才能让复工复得好!”
人员“两点一线”闭环,吃住都有“规矩”
傍晚,任港街道的五龙云境项目工地工人陆续下班,分成若干小组的工人们,在各组领队的带领下,排着队有序前往宿舍区。
“工地有800多人,以前,下班后大家喜欢到外面逛逛再回来;现在,工地安排了上下班‘两点一线’护送岗,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在内,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外出。”任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锋说。
根据崇川区建设工地复工复产防疫要求,工地所有人员必须统一集中居住,实现封闭管理;如果住宿区和施工区不在同一区域,也必须实行“两点一线”闭环流动,管理人员全程伴行。
“将工地人员集中在项目工地,与外界保持距离,这样,不仅避免人员流动引起疫情扩散风险,也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工地的施工安全。”区防疫指挥部城建防控组组长、区住建局局长刘建新说。
封闭管理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主城区各街道、社区积极协调解决建筑工人的住宿问题。得知辖区内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工人遭遇“住宿难”问题,新城桥街道城南新村社区第一时间联系小区空置房源,协助对接租房用房问题,确保工人工作、生活在小区。招商蛇口工人多,就餐时不仅分餐,还分成多个时间段,以减少人员聚集。
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核酸检测采样也都在工地内有序进行。城东街道东大街社区在银花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点位上设立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五龙云境项目工地,在采样点每两米设置一个石墩,并为工人设置专门的采样码工牌,提高检测效率;唐闸镇街道出动8辆移动采样车,往返于32个在建工地,确保工人不出工地、核酸检测“一人不漏”。
封闭管理期间,对于有外出就医等特殊需求的,各工地根据防疫要求,在做好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开具通行证。
“零接触”送达,畅通“疫”线物流
“你们买的菜已经送到,放在门口了。”随着一通电话,一辆面包车稳稳停在了钟秀街道吉泰科工地门口,分类装好的菜品被放在大门边上。没过多久,工地食堂在消杀后将大包小包的食材运进工地。
买菜,由食堂人员外出采购转变成商户送菜、工地取菜。这种“不见面”的买菜方式,已经成为主城区各建设工地的新常态。
以吉泰科工地为例,该工地以建设工业厂房为主,自封闭施工以来,工地第一时间联系到固定商户。“工地一开工就和供应方对接,这么久下来,早就是老客户了。”工地负责人陈华介绍,如需食材供应,只需提前与“老熟人”打电话,说好菜品种类和送达时间,就能在大门口等待“投喂”了。
工地封闭式管理期间,确保生活物资和建筑原材料安全进入,是保障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的重要一环。
“根据防疫要求,生活物资和工地建材实施‘零接触’运输。”防疫指挥部城建防控组副组长、区质安中心主任张锋介绍。工地后勤保障物资,由供应商配送至工地外固定地点,再由工地专门人员“零接触”收货;运送建材的外地车辆,由企业提前申请电子通行证,车辆到达工地后,要进行消杀、贴封条,工地人员再进行卸货,驾驶员全程不下车,确保工地人员只与车“打交道”。
对车辆进行消杀(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南通建工是轨道2号线车辆段01标段施工方之一,负责人张伟进表示,菜品供应既要满足供应的多样性,又要可以向工地零售,这让他们犯了难。幸福街道接到反馈“诉求”后,积极沟通对接,当天就确定了供应商。500人的食材通过小卡车运送至道路卡口,工地相关人员穿上蓝色防护服前去托运,难题迎刃而解。
在主城区的建筑工地,不少街道、社区发挥“桥梁”作用,当好生活物资和建筑原材料无接触进入工地的“服务员”,确保建设工程有序有力推进。(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