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 牟昊琨 实习记者 王涵 通讯员 张睿祺)有人说:“工作觉得疲惫,没有意义感,又不知如何摆脱,干脆辞职算了!”他们说:“任何工作,只要全心投入,就会有所收获,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抵岁月漫长。”
一年一度风雨骤,一山一岗护平安。飞驰的列车翻山越岭,连通着归家的坦途。旅客们可能很难想象,列车通过只需几十秒的隧道、桥梁,却需要无数守路人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信号设备主要负责定位火车位置、给出准确的行车许可和信号,让火车“耳聪目明”、安全稳定地运行。
对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南电务段罗平信号车间威舍信号工区的青年们而言,守护大山深处每一个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转,就是他们最平凡的日常。
深夜出征,雨雪兼程,每日与泥泞险峻的道路为伴;寒风凌冽,高空作业,每日与离地百米的大桥为伴;争分夺秒,精益求精,每日与复杂精密的设备为伴;挥汗如雨,无惧伤痛,每日与十余小时的高强度劳动为伴。
“既然选择了,就不能退缩。”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因为天窗点的时间有限,作业过程中,青年们常常顾不上吃饭喝水。而大山里的小站上,没有食堂也没有饭店。所以每次收工,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往往都是衣服邋遢,吃起饭来狼吞虎咽,看上去像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我们管辖南昆线4个车站一个驼峰场,管辖设备数量多、结构复杂,安全压力大。这样的任务量,过去要30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吃’得下来。虽然现在只有19名新兵,但是我认为他们都是最优秀的,我们也对保证南昆通道的畅通充满了信心”。工区工长张祖豪说。
“虽然我们驻守小站,每天早出晚归,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霓虹,但是当每天看到一趟趟满载旅客、货物的列车安全经过,想到这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力,就特别满足。”“坚守在这里,虽然累,但是值得。”……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大山中,修铁路难,守铁路更难。大山深处的青年班组,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青年,从初出茅庐到悬崖峭壁如履平地、冻雨飞雪面色不改,可想而知他们的不容易。人数少、任务重、地处偏远,但丝毫动摇不了他们保证南昆通道畅通的决心。深山灯火,照亮别人的归途,雨夜不回家,是为了更多人可以安心回家。当我们在享受列车旅途的温馨时,别忘了车外风雨中还有着一群又一群这样默默无闻的“点灯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