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利变助力 江苏省全年留抵退税规模预计达1800亿元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全国退税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1.5万亿元。助力实体经济“稳稳前行”,这笔“真金白银”如何落袋,关系到政策效果,关乎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渡过难关。
4月29日,省财政厅发布《江苏省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方案》《江苏省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保障基层财力工作方案》。今年江苏全年留抵退税规模预计达1800亿元左右,其中地方级退税约900亿元;留抵退税政策优先支持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等6个行业。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按月申请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的同时,还可分批次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惠及“全部制造业”,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国家留抵退税新政,不仅将符合条件企业当年新增的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化,还首次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存量税额退税,这对制造业大省江苏来说,无疑是关键利好。
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方立本分析表示,今年留抵退税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就江苏而言,2019—2021年总计留抵退税1200亿元,而今年一年退税规模就将达1800亿元;范围也从之前的先进制造业扩大到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今年年内一次性退还以上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
退税,退的是政府税收,增的是企业信心。江苏不少小微企业、制造企业晒出留抵退税的“幸福账单”。
“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运输成本上涨、利润持续缩窄,我们的流动资金常常捉襟见肘。”徐州科达磁性材料公司财务负责人王震震说,“50万元的退税款迅速到账,我们公司发展的活力更足了。”
仪征市宏峰链条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链条、机械设备加工的小微企业。去年底,公司投资40万元扩建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力图增强产品竞争力。然而,疫情发生后,企业生产陷入原料短缺、人手不足的窘境。“最近公司拿到6.5万元的退税。”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3名外聘工匠、价值超5万元的原料在退税到手后一周内入厂,在手订单需求有望得到及时满足。
“政策聚焦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点及关键环节,尤其对江苏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来说,‘退税红利’可以转变为‘发展效应’。”方立本表示,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政策,确保专项资金及时直达县区基层,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确保“库款充足”,财政足额调拨专项资金
“企业办退税,税务部门开具退还书,国库要及时付钱,库里必须有钱。”方立本表示,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留抵退税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及时足额下拨给市县,确保市县国库有足够的退税资金。
省财政会同人民银行对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实行单独调拨,足额下达基层并要求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和退税规模,逐月预拨留抵退税资金,并根据人民银行金库报表实际退税金额滚动清算。”方立本介绍,4月,省财政单独调拨留抵退税专项资金378亿元,受益纳税主体超过20万户。
确保资金快速直达基层,也要确保资金“用在实处”。“财政部门将加强全程监管,确保退税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方立本表示,将重点监测地方虚列留抵退税资金,征收过头税费、虚增财政收入等行为。今年,省财政将结合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就相关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是否落实、上级补助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等,适时组织检查。
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为县区补上财力缺口
大规模实施留抵退税,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小压力。为兜牢兜实基层“三保”支出,弥补县区落实有关增支政策的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障重点民生等。
“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增值税实行中央与地方五五分享,对于支持留抵退税政策形成的‘减收’,中央、地方各承担50%,但此次中央对地方承担的50%给予较大力度补助。”方立本表示,具体分配时,将向退税规模占财力比重较高的县区倾斜。
中央财政还统筹考虑针对县区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增支因素给予适当补助。“今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照轻重缓急加强支出管理,坚持‘三保’等刚性支出优先顺序,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建立健全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方立本表示,再加上省财政自身财力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将基本能够覆盖因留抵退税导致的减收,有效支持县区财政平稳运行。(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