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惜字亭下》出版 以传统汉语精神书写时代与生活之美

《惜字亭下》,胡竹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通讯员 陈漫清 长沙报道

下笔横贯古今,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山川万物同行。继《中国文章》之后,知名作家胡竹峰全新散文精选集《惜字亭下》近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继承中华传统文脉,接续中国传统审美,以优雅的汉语书写新时代大地之美、生活之美、人民之美的散文力作。

胡竹峰说,《惜字亭下》的“惜”,是敬畏、肃穆、爱惜,是心生虔诚。“不管是写古物、写故乡、写饮食,还是写山河、写戏曲,终究都是写这些事物背后善良、可爱、重情的中国人民”。

传承中国文脉,书写时代之美

《惜字亭下》全书内容分五辑,共计25万字。第一辑写古物之美,第二辑写乡村风物,第三辑写人间味道,第四辑写山川大地,第五辑写徽戏传承。古物之中有字画、书卷、古环、铜印、砚台、老茶等,乡村记忆中有水牛、竹林、桃蝶、锦鸡、芍药、梨花等,寻味篇有莼菜、豌豆糊、松花饼、萝卜干、烧饼等,山川描绘有登楼、看雪、观雨、照日等,徽戏勾勒有傩、梆子、二夹弦、打目连、黄梅戏、坠子戏、平安戏等,水墨丹青,乡野人家,草木虫鱼,梨园戏影,贤哲意趣,天地家国,都被作者信手拈来,写进了这本集子里。

“《惜字亭下》的整体书写就是作者传承中国文脉和中国审美传统的生动实践,《云深》《素年》《欢喜》《地气》《桃蝶雎鸠及其他》《故乡的野菜》《惜字亭下》等篇章从每个字词到每个句子,都散发出一种传统美学气质”。

以优雅汉语书写站在大地与时代之上的人民之美,是本书浓墨重彩的地方。不管是写古物、写故乡、写饮食,还是写山河、写戏曲,终究都是写这些事物背后善良、可爱、重情的中国人民。《牛忆》《羊之书》写人与牛的相互依存;《竹林的故事》《故乡的野菜》写人与竹林、野菜的情感;《在龙山》《在马尔康》写龙山、马尔康的山乡巨变和人的命运沉浮;《一曲黄梅》《徽剧》《青阳腔》等写唱戏人的戏里戏外人生;同名篇《惜字亭下》,写惜字亭下人家,守着一方天地生生不息,在庸常生活之中自有浩荡烂漫和身心稳妥。这些故事鲜活细腻,写出了人民的知足快乐,写出了人民的仁厚朴素,写出了人民的美丽心灵。

《惜字亭下》上市后,首批读者评价道,手捧《惜字亭下》,一股气流涌来,仿佛与古人对话,又和今人共谈。书里的文章,或汪洋恣肆,或静水流深,既雅俗共赏,又出世入世,直击人心,映照世界。

“一种重建中国文章之审美传统的可贵立言”

“古风令人仰慕。古风中有古调,文章我偏爱古调,哪怕今人多不弹。”在胡竹峰眼里,文字是神圣的,是光明的,不仅要惜字如金,书里的每一篇文章更应有晴朗、清正之风,有悠然自适、平远辽阔之气,要学习古人文字的删繁就简,更要学习文字里边透露的美学精神和艺术品质,展现正大光明的情怀,展现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万千生灵呼应的中国文章气派。这种写作信仰,构成《惜字亭下》的写作遵循与价值。

著名作家韩少功评价说,胡竹峰是可贵的“异类”,其写作是期待已久的一种勇敢尝试,一种重建中国文章之审美传统的可贵立言。他志在传承本土遗产,另辟批评新局,谈墨趣,谈韵致,谈风骨,谈意境,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实践和理论别有深刻体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价道,胡竹峰其人有秋气。天行四时,一时为秋,秋之气为清为爽、为苍劲为高迈,万物至此近老。古人文章之道,讲究得天地之气,竹峰当盛年而独秉秋气,是为异禀。这一册书是追风记。用文字铭刻声音,测度声音中的一派山河、一方社火,婉有风致。

著名作家何立伟评价,竹峰的文章有一种无古无今的东西,这是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通过他的书写,能在今天这个时代,体会到古代文人对文章的态度、生活的态度、审美的态度、日常行止的态度。这种态度既属于古人,也属于今人。

著名评论家张燕玲认为,胡竹峰的散文实践着他的艺术理想:写“中国文章”扬“审美传统”,有独特的大的气象,在文字、文体、美学三者都有独特的样貌,笔下山川万物、一思一情皆有出处,他引经据典,感受万物,铺陈知识。甚至他的小品文,也如散文诗般绚丽雅致。满纸杂学的常识,激活了笔下的知识生态,是生趣,是生命力。

谈及《惜字亭下》的出版价值,出版方说,《惜字亭下》对重返汉语之美、激活文化活力做了有益探索,是传承中国文脉和中国审美的生动实践。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是一名“80后”,作为一名青年作家,胡竹峰浸淫于古却不泥古,注重文本创新,注重写出文章生机,传统题材有新时代阐释,传统美学与当下精神结合,“是中国味道中国书写的可贵立言,是新时代文学的可喜收获,也是中国文学后继有人的有力证明。”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陈漫清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