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沪医疗队血液净化科护士李婧婧:白衣使命 坚步前行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的李婧婧。在这个春风和煦的春天里,肆虐的新冠疫情还是冲破了我们的平静美好,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短短几天就席卷了全国各地,尤其是上海,日均几千例确诊病例与上万例无症状感染者,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心。曾在西安疫情爆发时,与家乡人民一起努力抗击疫情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深刻理解着上海此刻的苦痛,我想如果能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援沪!

4月8日,科室接到了选派5名护理人员执行血透专项援沪任务的任务。听闻消息的第一时间,我怕家里担心,没跟家里商量,就向护士长报了名。我想,这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更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担当。我相信,我的孩子、丈夫、父母都会为我感到骄傲。就这样,我与其他4位同事进入了本次援沪队伍。

4月15日,在领导同事的祝福与叮嘱下,我登上了陕西援沪医疗队专列。一路上,满是紧张与不安,却又怀着一丝丝激动,激动的是我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熊熊燃烧的责任之心,而更多的紧张与不安则是对即将面对未知环境情况,不知会遇到什么困难的担忧。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晚上21时,我到达了入驻酒店。此前从没想到,第一次踏足令人心生向往的魔都,竟是这样的形式,想来还是颇具意义的。经过短暂的快速休整,立刻开始了穿脱防护服的练习,大家认真互相监督纠正每个步骤,严格落实每个细节,一遍又一遍,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懈怠,大家深知,这既是对自己和随行的每一个人的安全负责,也是在上海当下紧张的抗疫环境重视每一份抗疫物资的体现。

第二天一早,我为了保证防护服的隔离效果剪掉了自己鬓角、后脑的头发,收拾行李更换驻地,奔赴了任务地点,宝山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血透室。血透工作本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患者在透析期间有可能会发生很多突发情况,厚厚的防护服让我行动受限,加之对新环境的仪器还不熟悉,又有跟上海本地患者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工作显得挑战重重,然而李宝珍老师对我们细微的嘱咐,小伙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吴淞医院透析室的老师也事无巨细倾心指导,第二天就开始和小伙伴独立管理患者透析治疗。

当患者知道我是陕西援沪队伍时,他们发自内心的那声谢谢与真诚的眼神,都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想,这就是我此行的意义吧——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守护一方;让上海人民真切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为疫情风暴中的魔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周四的上午,来了一位70多岁的阿姨,她蹒跚的独自走进透析室,缓慢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笑着告诉我,她的血管不太好扎针,让我慢慢给她扎针,不要有压力,多扎几针都没关系的,阿姨的血管确实非常的细而且还有点瘀血,我俯下身子蹲在床旁仔细的摸清血管走形与深浅,在同事的协助下顺利为阿姨成功穿刺成功,紧张的我一身汗浸湿衣服,结局是美好的,是阿姨温柔的言语鼓励我,信任我,何其有幸,遇到如此温暖的长辈。

时光飞逝,转眼间执行援沪任务已经半月有余了,不熟悉的仪器早已经驾轻就熟,在工作中也学习到了很多此前工作没遇到过的问题的应对方法,对自己而言也是一次巨大提升。半个月来,从听不懂上海方言,到现在我已经能跟患者唠家常,上海的阿公想在疫情结束后去西安旅游,有个阿婆总关心我们来到南方吃的习不习惯,每个人都那么可爱,让我深深感受到温暖与满足,我做的是多么光荣的一份职业。

努力了半个月,上海的“病情”已经慢慢好转了,我欣慰的感到这之中有我的那份力量。我相信,在上海人民的努力下,在如此多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下,要不了多久,上海就能恢复往日的生机,重现魔都的辉煌。而这段援沪的经历,也必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安好,我无恙,便是最静好的时光!

上海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