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经济重心和发展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也是现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渠道,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近年来也相继发布,我们一起来汇总一下2019年—2021年有关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信息。
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
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推进共建“一带—路教育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根据实施办法,将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坚持平等自愿普惠,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励措施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际工作相挂钩。
实施双高计划,引领学校改革;分省签订备忘录,推动地方发展;把握关键点,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育人质量;关注国际盘,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拓展工作范围。
扩大招生计划,做好高职招生补报名工作,做好高职扩招专项考试工作,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做好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做好就业服务,中央财政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政府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奖助学金提高标准,扩招政策等,加强办学条件薄弱公办高职院校改造,加大政府购买高职教育服务力度。
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形势监测预判,加大对企业的稳岗支持力度,实施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要加强毕业生信息衔接,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创业服务,精准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防止出现大规模返乡潮;劳务输出省份要多渠道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县城和多村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作配合,狠抓政策落实,有效稳住就业大局、稳定社会预期。
对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有效增加培训供给,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鼓励支持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激励;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明确培养目标; 规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 (技能)课程两类;合理安排学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 ,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加强分类指导。
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增加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名额,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从201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2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目录,及时增设相关领域本专科专业;重点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家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学、心理学、护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积极培养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支持从业人员学历提升;鼓励院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健全教学标准体系;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资源;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校企深度合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重点在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新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要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
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落实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地位;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保障措施。
公布了“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共197所学校入选,其中高水平学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141个。
提出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多方合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完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健全参训人员的支持鼓励政策,建立培训评价与考核机制。
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可以实行弹性学制。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强对企业金融支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挖掘内需带动就业加大投资创造就业,稳定外贸扩大就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空间;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加强托底安置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做实就业创业服务,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更好发挥失业保险作用,做好困难人员生活保障。
大力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丰富线上培训课程资源;强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期间,对各类企业自主或委托开展的职工线上培训,按规定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所需资金可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鼓励支持劳动者参加线上培训,对参加线上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 中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可能会增加189万,并争取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至同比增32.2万;研究生的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农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此外将鼓励毕业生到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
通知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要把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高职扩招、职业教育本科试点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扩招等有力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做好中职与高职“3+2”. 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等培养规模的有序衔接,为中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广泛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规范、引导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工作,特制定《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要求各地出台教育收费政策,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认真履行成本调查、决策听证、公开公示等有关法定程序,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确保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计划要求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等进行部署。另一方面,聚焦关键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信息化2.0建设行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等5项行动。
人民政府应当发展职业教育,保障未成年人接受职业教育或者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保障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未成年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制度,健全普职融通制度。开展多样化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
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规范化、数据管理标准化、督导监管信息化、决策治理科学化,建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统一纳入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