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职场新人的忠告:职场上想要一鸣惊人就必须站在工作前排

  工作这么多年,我还清楚记得自己大学刚毕业入职时那种新鲜感和兴奋感,以至于入职前一晚都没有休息好。入职前一晚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新的工作环境怎么样,领导会安排自己什么样的工作,同事们好不好相处,想着想着就更睡不着了,对新的工作充满了期待。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时自己的想法还挺有意思的。

  职场新人一入职场,自然都想要竭尽全力表现自己,端茶送水、扫地擦桌、替人带饭,肯定都是大部分新人干过的事情,这样做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与领导同时和谐相处,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

  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毛遂本来是平原君手下众多门客之一,呆了三年还是默默无闻。一日,平原君受赵王委托前往楚国联楚抗秦,需要从门客中挑选二十人一同前往,但最后只选出了十九人,剩下的人都不符合条件。这时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做这第二十人。平原君一行到了楚国后,楚王迟迟不肯答应联赵抗秦。于是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武力威胁,最终说服楚王,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我相信大家大学读书的时候都有过上课抢座位的经历。大学读书的时候,一到上课时间大家都早早来到教室准备上课,有的人抢到了前排座位,有的人却主动坐到最后位置。坐到前排位置的同学到不一定学习有多好,但离老师近,能混个脸熟;坐后排位置的人,一般来说都不怎么听课,可能一学期下来老师都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当然了,坐前排的人到不一定说是需要老师帮助他做什么,至少反映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因此,职场新人要想一鸣惊人,那就必须站在工作前排,让领导看到你的表现,必要的时候做个毛遂自荐的人也未尝不可。

  记得刚入职场时,带我的师父就跟我说,有事没事多在领导面前转悠下,熟悉下各个领导处事风格,先混个脸熟再说,以后办事才更方面。

  现在想来师父说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单位总是默默无闻做事,偶尔碰到领导也是远远躲开,或者匆匆走过,也不和领导打招呼,那领导可能一时半时还真记不住你的名字。我们都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最基本的和领导脸熟都没有做到,怎么能够在职场上一鸣惊人呢。

  说实话,我本来也是一个内向并且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刚入职场那会看着领导走来,自己心里还会砰砰作响,无所适从,刚开始那段时间领导还真不认识自己,只知道单位里来了一个新人,对自己印象也不深刻。当然了,最终让领导认识自己还是因为自己的毛遂自荐:入职第一年,单位要搞春节联欢会,但缺一名主持人。我办公室主任知道我有这方面的才能,让我上场试试。我虽然不愿意在外面“抛头露脸”,但为了自己能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还是决定去试一下。当然了,最终的结果还不错,我还算是成功主持了这届春节联欢会,领导对我的印象果然深刻了很多,每次到我办公室的时候都主动招呼我,我自己感觉在领导面前说话也要自然了许多。

  因此,远离领导视线的人,领导难以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真要提拔重用你的时候都说不出你的优点,在单位也没有一点存在感,这样下去你职场之路只会越走越艰难。

  经常在领导面前走动是对职场新人的基本要求。我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不经常出现在领导视野中,领导怎么能够知道你的存在呢。或许我们经常都听到有人抱怨说领导用人总是用熟人,但换一个角度来说,领导如果不用熟人,他怎么能够放心把工作交给一个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做呢。在领导面前多走动,就是要让领导知道你的存在,了解你长处,特别是对于大单位来说,领导一年半载可能都来不了你们办公室几次,不抓紧有限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你怎么能够一鸣惊人呢?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站出来,你才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你才能在职场上有所作为,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关键时刻站出来为领导分担工作,就是表现自己的最佳机会。我们有的职场新人,本来是很优秀的人,但关键时刻总是站不出来,遇到事情畏手畏脚、不敢放手一搏,遇到领导让你表达意见的时候又支支吾吾,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这样的人领导怎么能够知道你的能力呢?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领导交办的工作,就算是豁出去也要拼下来,努力完成而且是漂亮完成,给领导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领导交办工作是对你的信任,如果你没有站出来还算了,但一旦站出来就要全力以赴去完成,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和担当,让领导充分看到你工作能力。

  总结:我们常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算你是金子,如果你的光芒进不了伯乐的眼睛,你一辈子依旧会默默无闻。职场新人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适应职场环境快,只要肯学习、肯表现,关键时刻站在前排,你早晚都会被领导发现,从而实现真正的一鸣惊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