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9时,中国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金牛宾馆开幕。施小琳同志代表中国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报告。
“用心用情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让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报告中,“幸福”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之一。未来5年,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将如何让市民的幸福指数持续升级?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成都将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大力促进就业增收方面,成都将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纾危解困工作,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技能成都”行动,健全全民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培育“成都工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鼓励勤劳致富、创新创富,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面,成都将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市属高校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成都国际职教城,加强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统筹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推广“教师共享中心”发展模式,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强化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构建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育人格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在加快建设健康成都方面,成都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推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打造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常态化疫情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环境质量品质和健康卫生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天府绿道健身场景、社区运动角等“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全覆盖。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慈善事业,精准帮扶重点困难群体,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城镇保障性租赁住房,多途径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在构建全龄友好社会方面,《报告》提出将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六个老有”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促进“三孩”生育政策,完善多孩家庭子女同校就读等配套措施,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此外,为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报告》要求,要以彰显公园城市形态功能、满足市民品质化生活需求为导向,构建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梯次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推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配套设施,打造城市“金角银边”,打通城市区域间“断头路”,因地制宜增加开敞空间,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家政、休闲、社交等社区商业,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好噪声、油烟、扬尘、光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有序。
今后五年,成都将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