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考明日开考山东编场考生416万人

  12月25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即将拉开帷幕。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57万。据了解,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编场考生人数约41.6万。报考人数再创新高,研考竞技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

  近几年,全国研考报考人数持续高位增长,2020年为341万人,2021年377万人,2022年达457万人。从山东看,2020年为31.3万人,2021年34.8万人,2022年达41.6万人,考研人数和增量均全国居前。考研热度不减,其原因何在?

  “很简单,我们和周围一些同学考研,就是奔了好前程去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大四学生隋玉珠复习间隙告诉记者。她家在江西,从上大学那天起,父母就给她立下目标:“考研、考博才能有好出路”。“本科4年我都很用功,差一点就能享受‘推免’名额去读硕士。不过这次考试只要发挥正常,相信我能考取比较理想的学校。”

  “提升自我素养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甚至‘跟风’和逃避就业,多重因素导致考研持续升温。”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李增刚教授认为。考研大军中,在校生是主体,再就是部分在职及社会人士,考研是他们实现“跨升转型”的重要路径。

  李增刚说,“考研热”有一个重要社会背景,那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高端、一流人才的需求。从目前就业市场调研来看,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岗位设置和薪资待遇都高于本科毕业生。同时,落户、编制、购房等政策福利也更多倾向于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社会对“高学历”的追逐,除了让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考研大军外,还有一部分家庭和学子,把眼光放在了从国外获取硕士、博士学历学位,只是近两年受全球疫情影响才有所趋缓。

  家境还算殷实的李晓蕾本科专业为电影,“主要也是想拿学历”,她和家人商量赴意大利攻读艺术硕士,一共3年时间,在国内培训两三个月就去往意大利,语言学习1年如能合格结业,就转入专业学习。之所以选择意大利,李晓蕾表示:“意大利艺术环境较好,同时学习、生活花费也较其他欧美国家低廉。”目前,家人担心的主要是疫情和语言关,至于学成是否归来,她尚不能确定,“身边也有亲戚朋友去国外读了硕士后回国,但就业优势并不明显。”

  这一现象并非仅存于“海归”硕士。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职场招聘确有种现象,即硕士毕业生处在本科及博士之间的“夹心层”:不少单位认为本科生年轻、比硕士更“好用”,对博士更是来者不拒。非名校海外硕士回国就业,更不得不面对此种境况。

  一位省属高校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高校一般学科教师招聘都是“非博不进”,有的还要求“海外经历”,甚至辅导员岗位也要求博士。近年来学校为完成人才引进指标,多招聘博士、正高职称,还从部分民办高校“挖”来一些博士。“用人单位应该合理地根据自身需求来聘用合适的人才,而非一味迷信高学历。”该负责人表示。(王原 孙君宜)

  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宗教工作会议召开 积极推进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扎实做好新时代我省宗教工作 李干杰讲线日上午,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宗教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动员全省上下积极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12月16日,山东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结座谈会在济南召开。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九督导组组长姚增科、副组长刘跃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学习贯彻习经济思想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马建堂作主旨发言李干杰郑庆东致辞 学习贯彻习经济思想研讨会今天在济南举行。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阐释习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结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总结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学理和实践成果,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以更大力度推进依规治党各项工作 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12月17日下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交流讨论。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学习并讲话,周乃翔和中心组成员等参加学习。…

  17日上午,山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做好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人才基础,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