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取得哪些突破?新时代职业健康如何发展?——聚焦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

  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防治关系着我国8.8亿劳动者的福祉。回顾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20年,职业病防治有哪些突出进展?新时代职业健康的未来路向何方?

  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从2012年27420例下降至2021年15407例,降幅达43.8%;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县区覆盖率达95%以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于2002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立法对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各方的责任和权利义务在法律层面作了比较清晰的界定。”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嘉表示,防治法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职业卫生安全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它发挥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四次修正不断更好发挥法律功能。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各行业广大劳动者的不懈耕耘,却也使得个别重点行业出现职业病现象。

  防治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现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类132种。

  “在我接诊的日均50余位患者中,罹患尘肺病的约90%,占比最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关晓旭说,绝大多数经他诊治的尘肺病患者都拥有工伤保险,一些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关晓旭介绍,过去几年尘肺病新发诊断数量也呈下降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全国报告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从2012年24206例下降至2021年的11809例,降幅达51.2%。

  “国家今年对职业病病人保护力度加大、资金持续投入,我们感同身受,进行职业病诊断后,各方面医疗需求有保障。”北京市三期尘肺病患者、煤工朱先生告诉记者,但他同时也观察到一些病友遭遇用人单位不配合提供诊断资料,或因劳动关系无法明确而遇到的诊断难问题。

  4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健康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工作亮点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职业病诊断在医学技术方面并不难,难在对患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确认,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判断。”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涛说,职业病诊断要综合分析病人的职业史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这一过程需要用人单位配合。

  针对社会反映的职业病诊断难问题,2017年、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修改,取消了由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师来进行集体诊断、取消了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行政审批等。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亦文教授认为,要精准建立“诊鉴分离”体系,目前对于职业病的诊断基本不区分诊断机构和鉴定机构,长时间由医疗机构承担“诊鉴”双责。未来职业病范畴可适当“扩大化”,增加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

  武亦文建议,当前职业病属于工伤的一部分,其支出属于工伤保险基金管辖范围,成立职业病救助基金可保障不同类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对我国新时代职业健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科技和产业发展,一些新物质、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劳动生活中的新现象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问题,有些问题是未知的,需要不断进行风险评估。”李涛说,当前我国处于新旧职业病叠加交织中,要做好重点行业、人群、职业病监测。

  “关注一线‘蓝领’职工的同时,也要关注‘白领’职工。既要做好传统职业病的防控,又要兼顾新型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司长吴宗之表示,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

  针对一些网友吐槽的“996”带来工作压力,职业紧张、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是否属于职业病范畴,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这类疾病不在职业病目录范围内,但它们也是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未来应推动制定更与时俱进的职业病诊断标准。(记者顾天成、李恒)

  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防治关系着我国8.8亿劳动者的福祉。回顾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20年,职业病防治有哪些突出进展?新时代职业健康的未来路向何方?

  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从2012年27420例下降至2021年15407例,降幅达43.8%;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县区覆盖率达95%以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于2002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立法对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各方的责任和权利义务在法律层面作了比较清晰的界定。”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嘉表示,防治法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职业卫生安全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它发挥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四次修正不断更好发挥法律功能。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各行业广大劳动者的不懈耕耘,却也使得个别重点行业出现职业病现象。

  防治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现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类132种。

  “在我接诊的日均50余位患者中,罹患尘肺病的约90%,占比最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关晓旭说,绝大多数经他诊治的尘肺病患者都拥有工伤保险,一些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关晓旭介绍,过去几年尘肺病新发诊断数量也呈下降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全国报告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从2012年24206例下降至2021年的11809例,降幅达51.2%。

  “国家今年对职业病病人保护力度加大、资金持续投入,我们感同身受,进行职业病诊断后,各方面医疗需求有保障。”北京市三期尘肺病患者、煤工朱先生告诉记者,但他同时也观察到一些病友遭遇用人单位不配合提供诊断资料,或因劳动关系无法明确而遇到的诊断难问题。

  4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健康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工作亮点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职业病诊断在医学技术方面并不难,难在对患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确认,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判断。”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涛说,职业病诊断要综合分析病人的职业史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这一过程需要用人单位配合。

  针对社会反映的职业病诊断难问题,2017年、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修改,取消了由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师来进行集体诊断、取消了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行政审批等。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亦文教授认为,要精准建立“诊鉴分离”体系,目前对于职业病的诊断基本不区分诊断机构和鉴定机构,长时间由医疗机构承担“诊鉴”双责。未来职业病范畴可适当“扩大化”,增加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

  武亦文建议,当前职业病属于工伤的一部分,其支出属于工伤保险基金管辖范围,成立职业病救助基金可保障不同类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对我国新时代职业健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科技和产业发展,一些新物质、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劳动生活中的新现象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问题,有些问题是未知的,需要不断进行风险评估。”李涛说,当前我国处于新旧职业病叠加交织中,要做好重点行业、人群、职业病监测。

  “关注一线‘蓝领’职工的同时,也要关注‘白领’职工。既要做好传统职业病的防控,又要兼顾新型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司长吴宗之表示,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

  针对一些网友吐槽的“996”带来工作压力,职业紧张、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是否属于职业病范畴,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这类疾病不在职业病目录范围内,但它们也是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未来应推动制定更与时俱进的职业病诊断标准。(记者顾天成、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