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云上对歌 中国东盟互传友谊

  本报讯(记者李宗文)“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4月16日,在“同唱刘三姐共谱友谊情”三月三云上民族风情活动上,中国和东盟的青年朋友共同唱起广西民歌,在欢乐的日子里表达对彼此的祝福。

  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成为推荐广西民歌、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品牌项目。今年的活动将文物博览和民歌文化交流进行有机结合,在南宁博物馆,来自中国和东盟的青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歌表演艺术家、收藏家们欢聚一堂,通过文物探寻历史,欢唱民歌传递友谊。

  广西“壮族三月三”有对歌的习俗,而柬埔寨、老挝、泰国的宋干节也在4月举行,每到节庆,东盟国家民众也热爱用唱歌来表达祝福。活动现场,《美丽姑娘赶歌圩》《划船曲》《浮萍流云》等中国和东盟民歌相继唱响,歌声跨越语言,将东盟各国青年的心和大家连接在了一起。

  民歌是最生动的文物,也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当天,东盟各国的民歌对唱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环节。在活动现场,主持人现场连线东盟青年朋友,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欢乐互动,进行了一次跨国民歌对唱,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时值柬埔寨新年,柬埔寨青年主播郑淑莉用一首柬埔寨新年民歌把祝福传递给了广西网友。老挝青年主播苏沙瓦得知会在“三月三”活动现场和广西的朋友连线对歌,特别选择老挝的地标建筑凯旋门作为背景。凯旋门前的喷泉广场是中国援建的,苏沙瓦说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想借助歌声表达对中国朋友的感谢。马来西亚歌手罗忆诗表示,“壮族三月三”和广西的朋友一起云上对歌是非常难忘的体验,希望早日战胜疫情,明年“三月三”到广西对歌。

  除了民歌文化交流,在活动中,精彩的文博展示环节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三姐文化收藏与研究学者谢中国带来了英文版的刘三姐图书、唱片和上世纪80年代的报纸,报纸的文章记载了歌舞剧《刘三姐》在新加坡演出时受当地民众欢迎的盛况,珍贵的藏品记录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生动的文化交流。出土于南宁的古老文物鱼头形蚌刀、新石器时代双肩带袖石铲等相继亮相,壮锦服饰、皮影戏、天琴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互动体验,让现场参与的中国和东盟的青年朋友近距离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