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6日报道,记者在阿富汗第四大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的主道路旁看到四具带枪伤的尸体,其中一具尸体上附有一张纸条,表示这些人是人贩子,并警告其他犯罪分子“这就是下场”。
BBC称,长期以来,在阿富汗各大城市,暴力犯罪一直是个大问题。而现在就连的批评者也认为,改善了社会治安。
报道称,一位旁观者表示,“如果这些人是人贩子,这样做是一件好事。这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个教训。”
观察者网 “美国总统拜登打赌,撤出阿富汗将利于美国与中国竞争。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撤军也威胁到了美日印澳(Quad)四方对话。”
《华尔街日报》16日刊发专栏作者萨达南·杜海姆(Sadanand Dhume)的评论文章,指出阿富汗的回归对印度而言是一个明显的战略挫折,加剧了印度面临的陆地威胁。这既削弱了四国施压中国的能力,甚至短期内对巴基斯坦而言也是一场胜利。
杜海姆臆测,恐怖组织“几乎肯定”会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利用阿富汗对印控克什米尔或印度其他地区发动袭击。面对这些挑战,印度可能会缺乏决心和资源来应对中国的威胁。
文章引述“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地缘政治专家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J. Tellis)的话说,“印度希望阿富汗成为的墓地,而不是帝国坟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无意间损害了印度的安全,也打击了印度为美日印澳联盟提供援助的能力。因为来自陆地的威胁上升,将会限制印度在海洋方向投入的资源,从而有损印度在海上提供支援的能力。
杜海姆注意到,迄今为止印度政府一直克制着对拜登政府从阿富汗撤军的批评,印度外长苏杰生甚至还称赞美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和“重塑自身的非凡能力”。
相比之下,印度学界就没这么客气了。印度颇具影响力的记者谢卡尔·古普塔(Shekhar Gupta)抨击拜登就是“披着羊皮的绵羊”(sheep in sheep’s clothing,形容一个人缺乏勇气,就像它给人的印象一样真实),在阿富汗主持了一场“向乌合之众无条件投降”的行动。
印度战略事务评论员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同样指出,美国的退出是在告诉盟友们,“在最需要的时候依靠美国,其实是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而印度智库“观察者研究基金会”主席萨米尔·萨兰(Samir Saran)更加直白地否定了拜登所谓“从阿富汗撤军、转而聚焦中国”的说辞,认为这种想法“太过天真”。
文章回溯说,过去为了照顾巴基斯坦的情绪,历届美国政府限制了印度与阿富汗的安全合作。哪怕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依然大力参与了阿富汗事务,例如在喀布尔等多地建立使领馆;为阿富汗新议会大楼、大坝、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帮助训练阿富汗安全部队,还向其空军捐赠了直升机。印度向阿富汗提供了约30亿美元援助,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非西方援助国,也是阿富汗的第五大援助国。
“印度究竟被削弱了多少?美国是否能解决印度对的担忧?这些问题仍有待观察。”杜海姆声称,“面对边界上咄咄逼人的中国,印度仍然有理由依靠四方对话平台。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你不能为了应对中国而忽视阿富汗带来的麻烦。为了缓解压力的拜登可能并没能让中国感到压力,反倒让自己重要的合作伙伴陷入了困境。”(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