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教职工充当学生最贴心的“外卖员”

  24小时待机,是他们日夜的守护;他们放下纸笔,扛起饭箱,汗水浸透了衣衫,一趟又一趟、一车又一车……“只要同学们吃好,再累都值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华大学教职工志愿者服务队,疫情期间,他们充当学生最贴心的“外卖员”。

  “快点!快点!再快点!一定要让同学们吃到热乎饭!”“每天的送餐接龙就像抢菜一样,‘手速’慢点就抢不到了!”前一天晚上,老师们就盯着“东华大学教师志愿者群”,等待一声号召,报名参加第二天的送饭大军。“为学生送餐啦,走起!”“我来!”“报名!”“参加!”

  “五星好评!”“每日幸福巅峰时刻,一日三餐等饭来,美味的餐食很暖心,楼下不停步伐的老师志愿者辛苦了!”有同学在朋友圈说道。

  每到饭点,送饭大军就会准时、有序出现在一栋栋宿舍门口,为同学们送来一盒盒刚刚打包好、热气腾腾的饭菜。截至发稿,两校区志愿者参加送餐人数达1500余人次,共派送餐食30多万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大规模的送餐志愿任务,当然离不开科学的计划和调度。机关党委专职党务干部肖祥除了送餐,还是负责延安路校区餐食派单和志愿者送餐分配工作的“总调度员”,大家也亲切地叫他“肖帅”。将打包好的盒饭,根据每栋学生宿舍楼的人数,按照楼号进行分配,并组织教工志愿者将餐食又好又快地送到同学们手中。表格、名单、路线……看似简单的流程,实际上要经过不断地路径优化,都是为了让同学们能早点吃上饭。肖祥说,“虽然有的时候真的已经是筋疲力尽,但是想想身边很多的老教授、女教师,他们中的很多都是忍着腰痛、腿痛,‘轻伤不下火线’,我真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咬咬牙,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有这么一群人,平时总是和文字打交道,干起“重苦力”也是毫不含糊。出版社和期刊中心的老师们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疫情防控教师志愿服务工作。

  这支占到延安路校区近三分之一运力的“主力”队伍,担起了送饭的“攻坚”任务,就是从延安路校区二食堂往宿舍送餐。二食堂一楼到地面有十几节台阶,平常几步的距离,加上这两人才能抬得动的饭箱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两栋宿舍楼的一次的送餐任务就是五十多趟……蒋敏丽是出版社的“老法师”,脸上冒出的热气早就模糊了视线,她说:“我是老纺大(东华大学前身)毕业的,对于东华有很深的感情,看见孩子们在校园中快乐地奔跑跳跃,感觉我自己内心也依然年轻,希望校园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热闹,让我继续感受欣欣向荣的青春气息。”

  讲台要站得好,抗疫志愿服务这堂身体力行的思政课更要上得好。“叮叮叮!”正在实验室里的材料学院孙宾老师看到志愿者群里的紧急招募信息,第一时间接龙报名,马上脱下了“大白”的实验服,穿上“大白”的防护服就加入了松江校区的送饭大军。“我期望能给我的学生,年轻一代做个榜样。”作为老师,他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殊时期,刚好是知识点查漏补缺的好时候,自主学习,多积累,老师们很乐意为大家提供平台和保障。

  松江校区送餐大队中还有一批“二传”队员——楼外教师志愿者。他们每到饭点儿就驻守在宿舍楼外,与驻楼志愿者“打配合”,负责餐食的卸车和搬运,解决了送餐服务从车到楼门“最后几米”的问题,大大提升了送餐的效率。

  从太阳当头,到月明星稀,东华老师们骑着三轮车、拉着小推车、开着自家的小车,载着“幸福的烟火气”来往在食堂和宿舍,迎面的微风吹走了志愿者老师脸上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