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向世界抛出一系列重大宣示和动作:包括召开首次记者会、宣布计划组建包容性政府并与阿各方展开对话、大赦阿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及安全部队成员……
就新政府的具体组织形式,还没有明确解释,但其公开表态已勾勒出愿景。据新华社报道可罗列出以下特点:没有组建临时政府或过渡政府的计划,将直接组建一个能被阿各方接受的包容性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尊重法治、没有腐败的强有力的中央制度;阿富汗将拥有一个强大的伊斯兰政府等等。
至于最高领导层的构成,新华社援引阿富汗黎明新闻网的报道称,领导人哈希米表示,未来可能会组建一个委员会来管理阿富汗,这个委员会将在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的领导之下工作。哈希米还说,阿洪扎达是的宗教领袖和政治领袖,但不会担任类似总统的职务,他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职务将另择人选。
与此同时,目前正与各方就组建政府加快协商。据新华社报道,阿富汗哈马新闻社22日说,正在喀布尔筹办一场高级别会谈,旨在与阿各方政治力量协商组建“包容性政府”。21日,代表团在喀布尔会见阿政界人士,包括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级委员会主席、阿前政府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阿卜杜拉,阿富汗伊斯兰党领导人、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等。
报道还引用路透社消息称,将与全国34个省中20多个省的前省长和政府官员会面,以期争取更多支持。一名成员21日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创始人之一、分管政治事务的领导人阿卜杜勒·加尼·巴拉达尔有望在今后两周宣布有关阿富汗政府架构的决定。巴拉达尔日前已从卡塔尔首都多哈返回喀布尔。
就阿富汗新政府的组建,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给出四点分析:其一,无计划组建过渡政府或临时政府是形势使然。建立过渡或临时政府主要是为解决权力交接问题,但阿总统加尼出走后,直接接管政权,就不存在筹建过渡或临时政府的需要。
其三,希望建立的“包容性政府”预计将吸收阿富汗各族各派代表性人物,并赋予后者一定权力。
其四,目前看来,组建政府进程较顺畅。它正频繁与各派各族权重人物进行谈判,连加尼弟弟也承诺支持。至于何时能够成立政府,尚有从容时间。已放风说,不会在外国军队全部撤离前宣布成立政府,预计9月11日美国最终撤军期限可能是个节点。
阿富汗问题专家、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认为,在组建新政府过程中,有几支关键力量将发挥影响作用:一是所代表的阿富汗第一大族普什图族的正统极端的伊斯兰教逊尼派,这支力量将起主导作用;二是前总统卡尔扎伊所代表的与有不同政见的普什图人;三是阿前政府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所代表的阿富汗第二大族塔吉克族势力;四是前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之子、副总统萨利赫为代表的正在军事抵抗的反对派力量;五是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所代表的地方军阀势力。
当阿各方就构建新政府在首都密集协商之时,在阿富汗北部,反人士仍在继续战斗,为阿富汗局势走向平添变数。
据新华社报道,阿副总统萨利赫眼下同前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之子小马苏德联手,在阿东北部潘杰希尔省集结多路人马,抵抗进攻。
那么,抵抗运动现在进展如何?据新华社此前引用俄罗斯卫星社的报道称,反武装已经重新夺取喀布尔以北的帕尔万省恰里卡尔地区,切断喀布尔通向北部最大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的交通要道。
新华社还援引阿富汗黎明新闻网21日的报道称,北部巴格兰省地方民兵组织从手中夺回3个地区。这是在占领阿富汗全国34个省中的33个以来,第一次有武装组织从手中夺回土地。
不过,在李绍先看来,反塔联盟恐怕难成气候。一是从内外条件看,都占上风。内部,宣布建立包容性政府并与各方积极谈判,进展相对顺畅。相比之下,反塔联盟在国内并无人气支撑。外部,国际社会基本接受了接管政权的现状,至于下一步是否承认政权则另当别论。因此,反塔联盟内外都无拓展空间。二是如俄罗斯媒体评论,反塔联盟在武装、能源供给方面都成问题。而且,西方撤离后也不会再返回阿富汗。因此,以实力论,反塔联盟无法与抗衡。三是小马苏德也释放出和解信号。马苏德在接受路透社、阿拉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希望与进行和平谈判,但他的部队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华尔街日报》称,若无外部支持或无法进入接壤的友好国家,反武装将很难长久坚持。该报认为,反塔联盟发起抵抗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向施压,要求参与组建新政府,而不是挑起新的内战。
不过,潘光认为,反塔联盟也有可能发展壮大,前景尚难断言。一则反对派的抵抗运动在阿富汗一直存在,根深蒂固。上世纪90年代首次上台后,北方联盟就是反的先锋。二则反塔联盟眼下盘踞的潘杰希尔山谷是其根据地,易守难攻,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也在此铩羽而归,能否拿下是未知数。三则阿国内局势尚未稳定,虽然目前气氛平静,但过一段时间,一旦经济危机持续,难免引发社会动荡,反塔联盟或借势整合反对力量也不无可能。
阿富汗变天后,一周以来,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联合国安理会在进入喀布尔次日即紧急开会,俄美中英等多国外长密集展开双边通话,七国集团(G7)领导人定于24日举行视频峰会,讨论阿富汗局势。上周四,G7外长已召开线上会议并发表声明。
一是协调撤离行动。这是目前最让西方头痛的问题。美国此番仓促混乱撤军让西方盟友大失所望。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表示,希望美国能延长8月31日这一结束在阿富汗军事任务的期限。面对尚有大量美方人员及盟友伙伴滞留阿富汗,拜登也曾改口称可能延期,但至今未确认。美方与盟友能否就延期达成共识将是峰会一大看点。
美国总统拜登20日告诉媒体记者,他和国务卿布林肯将与其他国家协商,为承认政权或与它合作设定“严苛条件”。
“西方对此犹豫不决,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现实,但另一方面在什么情况下承认却颇费思量。”李绍先说,西方内部对态度也有“温差”,所以G7峰会希望统一步调,形成对共同施压的局面。从目前来看,由于人员尚未尽数撤离,西方对态度总体务实,抛出的制裁威胁更多是施压其兑现承诺。但是,等西方完成撤离行动,制裁将成为制约的重要手段,西方也可能对“板起面孔”。
至于西方未来如何与互动,李绍先认为,关键还取决于能否兑现承诺,包括建立包容性政府、实施包容性政策,以及不为恐怖组织提供庇护等等。
奥地利总理放话,不会接收阿富汗难民;土耳其已加强边境控制以阻止阿富汗难民潮。总统埃尔多安还施压欧洲采取行动阻止发生类似2015年的难民危机。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警告欧洲别把难民甩给中亚国家。
潘光认为,难民潮现在尚未形成,但未来前景严峻。随着时间推移,如果阿富汗老百姓看不到出路,或对现实失望,仍会选择离开阿富汗。
李绍先表示,难民问题确实是现在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多年来,阿富汗动乱已产生六七百万难民,经过这次变故还会产生更多难民。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是迅速和平接管政权,所谓难民潮也更多是撤离乱象造成的印象。因此,是否会引爆难民危机,或者说程度有多严重还需观察。
“不过,很可能利用难民身份逃出阿富汗,这对各国来说危害极大。不少国家之所以极为谨慎,也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心。美国撤离行动之所以缓慢,其中一大原因也是在甄别出境者的身份。”李绍先说。
除了G7峰会,本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将于8月24日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应对阿富汗人权状况和各方关切。此前,伊斯兰合作组织8月22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阿富汗局势。
潘光指出,阿富汗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不是一国或几个国家能解决的。阿富汗及其邻国、冲突各方、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国际援助机构等都应参与进来。
李绍先也认为,应对阿富汗局势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应该尽快给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因为阿富汗国内现在严重缺粮,可能很快会出现人道主义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