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织密民生福祉保障网 让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近年来,宝鸡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各项为民举措,城市的山更青、水更绿、社会更和谐,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个“国字号”重量级大奖的获得,在为城市添彩的同时,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我出门前1个小时打个预约电话,司机按时就到门口等了,出行很方便。”家住宝鸡高新区和谐路的武明已70岁,他定期会带着老伴到市人民医院看病,门口出租车难打,老人又不会叫网约车,只能坐公交去医院,现在他只要提前电话预约,就可在家门口坐到“专车”。

  城市扩建到哪里,公交就开到哪里。目前,宝鸡市区共有57条公交线路,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还开通了73条定制公交及14条夜间延时线路,群众出行需求基本满足。

  192座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建成,公交路权优先进一步提升。88座公交电子站牌建成使用,既方便市民查询车辆位置、换乘信息,也实现了公交车站公告、媒体发布、视频监控等多项功能。推广支付宝扫码、银联卡刷卡、微信扫码等非现金移动支付方式,支付渠道不断拓宽,满足不同群体支付习惯,联互通卡可在280多座城市使用。

  “出门前,在宝鸡公交微信公众号或宝鸡公交手机APP上先查查车到哪了,再决定啥时出门,不用提前去站台等车。”梁燕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下班,每次出门前她都会先查查车几点到站,再掐着时间到站台,她说宝鸡公交的与时俱进给乘公交出行的上班族带来了极大便利。

  为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给老年人营造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环境,去年底,宝鸡市95128出租汽车约车服务电话开通,老年人预约出租车只需一个电话,即可轻松完成,老年人出行更便利。

  去年9月30日,宝汉高速正式通车,宝汉高速公路从谋划到通车历时13年,终于实现了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G85银昆高速在我市境内全线贯通,极大地强化了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宝坪、旬凤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打通了宝鸡南北交通大通道,对于我市融入国家“六轴七廊八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前回家要走五六个小时全是山路,现在两个小时就到了。”宝汉高速开通后,在宝鸡工作的汉中人周华高兴地说,回家的路变短了。

  县乡公路改建项目持续推进,全市县域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行率达47%,客车“村村通”常态化运行,全市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两通率”达到100%。

  宝鸡市现有老年人75.3万多。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按照社区及人口规模,在全省探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站服务模式,按照“一站、一院、一中心”布局,在街道层面打造嵌入式养老微机构,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家门口养老服务需求。

  “在这饭一吃,和老朋友们聊会天、玩会牌,人心情都好。”72岁的刘瑞玲老人家住渭滨区新建路社区,自从新建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要是不想做饭她就到服务中心去吃,她说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就是方便,不用离开家就可以养老。

  据悉,宝鸡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1359 所,覆盖 86%的城市社区;农村幸福院 1141所,覆盖 98%的行政村。目前,全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智慧融入”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初步实现。

  “十三五”期间,宝鸡医疗卫生健康机构达2985个,全市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规范化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市中医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都将在城市东片区设分院,宝鸡人的“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大庆路上一辆电力机车车头,一尊铁路工人雕像,一段蜿蜒的火车轨道,组成一处铁路文化“微景观”,让这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留下了城市记忆。

  “宝鸡现在随处都有小公园,公园里有长椅,出来散步不想走了就坐下来看看周边风景,很惬意。”家住高新区的吕艳艳一家习惯了每天晚饭后在蟠龙文化公园散步、玩耍。

  四季有花赏,出门能见绿,已经是宝鸡人生活常态。从跻身“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城市”到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宝鸡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56%。在绿地增量有限情况下,这些年,宝鸡见缝插针的建设了180多个方便实用的口袋公园、广场绿地和小游园,着力为居民打造“15分钟宜居生态圈”。

  2020年,宝鸡全市建档立卡15.6万户54.5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脱贫,5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1075个单位组建驻村工作队589支,选派660名、驻村干部1275名对6.4万名帮扶联系人持续开展定点帮扶。

  用心用情做好监测帮扶、政策落实、问题化解等工作,聚焦重点任务,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宝鸡累计建成村镇工厂126个、就业帮扶基地171个,吸纳就业3.05万人。

  老旧小区是城市的“里子”,往往没有新街区光鲜亮丽,但在宝鸡,即使再旧的小区也没有被遗忘。去年,宝鸡启动了49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09万户,市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78部,完成513栋老旧建筑外立面改造,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住惯了舍不得搬,但老小区各种设施跟不上时代。”这是渭工路63号院袁宝华老人的烦恼,如今,随着小区改造完成她的烦恼也不复存在。老人说,以前院子里路面坑坑洼洼,也没有规划停车位和小广场,小区里看起来很破旧,改造后的院子里划上了停车位、有了休闲小广场,路面铺上了透水砖,重新“装修”过的小区在大家面前焕然一新。渭工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只是我市多个改造小区的一个缩影。

  渭工路片区老旧小区普遍规模小、无物业管理、配套差,改造中,通过统一设计规划,实施楼顶防水处理、外墙粉刷、管网入地、拆除违建等工程,打通小区围墙、打破空间分割、扩展公共空间,将18个小区整合为4个功能齐全、整洁美观、安全有序的大型小区。

  在老城区改造中,宝鸡通过微改造、微更新,传承文明、延续文化,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新民巷特色街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等,是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以“一街一主调、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文化”为目标打造的亮点,既保持了城市原有的风貌,又体现出和而不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市区13个城市驿站的建成,让广大户外工作者和市民群众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极大地彰显了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现已成为宝鸡一张靓丽的名片,也让宝鸡这座文明城市充满温情,更有温度。

  现在,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已称为宝鸡这座城最鲜明的符号,生活在这座温暖的城市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成了宝鸡人民的真切感受。

  关键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