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载有内容为“汇丰银行11月3日5000元以下存款利率调整为0%”的文字截图在各个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实际上,早在2019年,类似的传闻就曾出现。彼时,亦有外资行被指进行利率调整,出现存款利率为0的情况,造谣者还声称该举动代表着“中国即将迈入零利率时代”。
此番不实的消息还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传播。比如,有标题为“中国第一家零利率银行横空出世”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传播,其中主要文字内容为“上海汇丰银行2021.11.3利率调整:5000以下存款利率为0%,5000以上为0.1%,中国即将开始零利率时代。”
另外,还有一些机构人士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中国出现了第一家零利率银行”“中国即将迈入负利率时代”等。在这类传闻中,主角似乎都是汇丰银行,不过日期则变来变去,一会儿是“11月1日利率调整”,一会儿又变成“11月3日实行利率改变”。
尽管看似不靠谱,但这一消息还是被广泛传播,并引发热议。据了解,有机构人士借此营销自家的净值化产品,增加营销噱头。
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日社交媒体上传闻称该行在内地的人民币个人存款“零利率”,这一说法完全失实。汇丰中国方面表示,该行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业务需求,在符合监管规定的范围内制定人民币存款定价策略,并未出现“零利率”的情况。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汇丰中国官网发现,该行11月9日人民币活期账户存款利率为0.3%;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35%、1.55%、1.75%,并未出现传言中所称的“零利率”情况。
有资深的银行从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尽管欧美市场中确实存在实行零利率、负利率的情况,但当前称我国进入零利率时代属实夸张。
亦有外资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直言,零利率与负利率也并非是欧美市场中的常态,但为了鼓励居民多消费多投资,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出现。
当前,我国央行规定的金融机构人民币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为0.35%,其中3个月、半年期与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1%、1.3%和1.5%,各家银行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浮动。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存款利率为零的商业银行。
零利率的谣言看似有合理的滋生土壤。因为在当前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利率下行趋势较为明朗。
单看所谓零利率,背后成因其实是经济发展到需要极致的货币刺激手段,即存款不给利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贷款不要利息,而这正是监管当局希望能够促进投资的反映。
从我国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对降准是十分谨慎的,市场热议的降息目前也并没有迎来实质性落地,因此现在就谈零利率为实过早。但此次“谣言”一出,还是引发市场不小的讨论,这背后或许与近两日出现的变相降息降准有所关联。
一方面,央行于8日晚间正式宣布,针对碳达峰、碳中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即符合要求的项目中可以用1.75%的利率进行贷款,而当前的一年期MLF是2.95%,这样的优惠力度也被市场解读为针对碳减排的宽松行为。
另一方面,有一种看法是,当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降准的宏观条件,但央行是否会进一步降准实在难以预测。现在商品价格有所回温,短端利率下降,而房地产市场仍见低迷,融资端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层层因素叠加下,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
据此,零利率传闻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这或许是市场在猜测央行实施下一步动作的内容、时间与幅度。不过,一下子切入到零利率实在夸张。假使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迎来的将会是各种资产价格的暴涨。
实际上,早在2019年11月,也有“各国即将迎来零利率时代”的类似谣言弥漫于市场。彼时,海内外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酵阶段,宏观经济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在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的渲染下,包括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的多个国家以及日本等纷纷实行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
对比来看,外资银行更多只会传出实行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阵阵风声,根本的目的是想让老百姓手中的钱“动”起来。
利率的调节,是国家根据宏观层面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预期表现,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之一,影响其调节方向的因素也较为复杂,考虑的因素也较多,比如货币量、物价水平、通货膨胀,以及刺激居民消费的需求等。归根结底,其目的都离不开刺激经济消费。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大概率下行,更深一步探究,这与社会的科技发展有关——当下除非出现大的科技突破与生产资料方面的突破,否则经济增长是面临极限的。
当前,受美联储印钞票、国际汇率浮动大等问题影响,市面上的钱该何去何从也令各国央行头疼。这些钱不能一下子投放市场,否则会引发货币贬值。但是,如果老百姓把钱握在手里不动,那么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变少,不利于反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