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新能源车一个月卖超10万辆比亚迪官宣: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

  4月3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这标志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最新销量快报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3月销量达10.43万辆,同比增长160.9%,创历史新高。其中,DM插混、EV纯电两种不同动力车型销量几乎持平,DM插混销售5.07万辆,同比增615.2%;EV纯电车型销售5.37万辆,同比增229.2%。

  比亚迪2022年3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装机量约为5.353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4.738GWh。

  比亚迪还表示,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已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在汽车版块,本公司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实际上,比亚迪自去年年中插混车型产能爬坡之后,燃油车销量的占比一直在逐月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插电式混动车型。从其销量数据来看,自去年6月份至今,比亚迪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每月的销量都是各占一半。今年3月份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53664辆,插混汽车的销量为50674辆,仍然保持着这一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中,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7.1%,年内增长近8%。

  比亚迪2021年年报显示,其全年乘用车销量为71.34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5.5万辆,销量占比为77.79%;从营收来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收入达794.18亿元,在总体汽车及相关业务营收中占比高达70.6%。

  据年报,比亚迪去年实现营收2161.42亿元,同比增38.02%;净利润30.45亿元,同比降28.08%。在所有业务板块中,贡献最大的是汽车业务版块,占总营收达52.04%,去年营收1124.89亿元,同比增33.93%。

  在2021年,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迎来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全年销售汽车74万辆,新能源汽车突破了60万辆,同比增长220%,连续9年中国第一。而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28.6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2021年初的6万元/吨上涨到近期的50万元/吨,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为电池、整车等全产业链都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以50kWh的带电量进行测算,碳酸锂价格上涨导致的单车理论成本增加已达到1.3万元(铁锂电池)/1.5万元(三元电池)。

  主机厂在1月和3月普遍调价两次以应对补贴退坡及成本上涨,其中第一次涨价幅度约在3000-5000元,提价主要用于覆盖补贴退坡的影响;而随着近期OEM和电池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落地,主机厂进行了第二次调价以覆盖电池成本的快速上涨。

  根据比亚迪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弗迪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37.921GWh,弗迪电池大部分是磷酸铁锂电池,按0.7元/Wh单价计算,则该部分营收约265.45亿元,为比亚迪带来不小的利润增长。

  同时,比亚迪也在开展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制造工作。2004年10月15日成立比亚迪半导体(原名比亚迪微电子),主营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完成更名后宣布拟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独立上市。根据天眼查APP显示,2020年比亚迪板半导体共获得了3笔融资。据悉,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约为102亿元。

  据第一财经,近日,在潍柴动力(000338.SZ)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潍柴集团董事长兼CEO谭旭光称,新能源整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

  在新能源方面,潍柴动力从2018年涉足氢燃料电池,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为广泛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主要应用在商用车上。在这次业绩发布会上,谭旭光在回答新能源行业话题时指出,近年来,新能源行业“比较热闹,一窝蜂上,出现无序竞争”,有很多公司参杂私活,通过资本市场膨胀财富,导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无序的资本膨胀。而这将导致新能源的整车,特别是乘用车,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

  无独有偶,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成为了新的亮点,但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随着新能源赛道持续火热,不少资本在加速涌入。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汽车行业在解决传统汽车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还要防止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乘联会在《2021年我国乘用车产能问题分析》中指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