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预约心理咨询是不正常吗?”“哪些问题可以去找心理老师?”“最近情绪不好,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如何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己,信任和接纳心理咨询老师,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每个高校面临的共同命题。华东交通大学作为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基地,早在2005年就创建了辅导员心理咨询兴趣小组,围绕“助人者自助”率先在全国创建了三级预警机制,打造以“相约星期二·阳光心理讲坛”为载体的教育平台,以此培训“校、院、班、寝”四级朋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实现了“普及率高、参与率高、危机率低”的良好局面,带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成为共建和谐校园的有力“助推器”。
“与其等待没有疫情的明天,不如把握好当下,在变化中开始快速调整自己”“有人用嘴说话,有人用心说话,你和父母用什么方式交流?”“回塑亲子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更好的自己”……第64期“相约星期二·阳光心理讲坛”如约而至,讲坛负责人张元春老师与同学们娓娓道来。她将心理学理论结合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同学们一起拉家常、谈人生,气氛轻松愉快……给疫情防控之下的校园生活带来一丝春风般的温暖与美好。
“虽然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心理健康观念也深入人心,但依然有不少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误解,把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与‘精神病’等同对待,在学生中存在找心理老师‘看病’有畏惧感和自耻感的现象。这是我们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也是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大瓶颈。”张元春告诉记者。
针对这种情况,该校心理教育中心于2019年开设“相约星期二·阳光心理讲坛”,让心理咨询师轮流走出咨询室,与学生互动交流,深受学生欢迎,场场爆满。“在一场场专业又不失趣味的心灵盛宴中,我认识了超级棒的老师们,和喜欢甚至热爱心理学知识的同学,每周的这个时间我都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享受两个小时美妙的时光!”电气学院大三学生刘洋说。
该校心理教育中心发挥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两个省级平台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在原有三级预警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校、院、班、寝”四级朋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这就意味着全校每4人中就有1位朋辈心理保健员,将心灵关怀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寝室,打造出一个体验式、互动协同发展的心理育人生态。“相约星期二·阳光心理讲坛”也成为四级队伍的培训基地,通过宣传普及心理知识,传播心理自助及助人技巧,提升心理素质,“让健康者更幸福,让困惑者受帮助”的心理教育主旨得到充分体现。
60多场主题各异的阳光心理讲坛,20000多人次面对面的分享,30000多人次心与心的沟通,100000余条简讯,该校心理教育中心借助这个平台,用爱与智慧点亮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之路。
土建学院学生杨某属于回避型依恋与多虑型人格,总是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值得亲近而离开自己。讲坛老师鼓励她“试着实践,试着改变,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到效果”,“现在我已经迈出了一小步,非常开心”她笑着告诉记者。
为了“宣传、普及、助人、自助”四位一体的阳光心理讲坛服务模式深入推进,该校还从各学院选拔了36名骨干辅导员,参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的心理教育培训。每周一次的培训,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支队伍互促互进,解决了学校与学院之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夯实了专兼职融合的工作队伍,形成了“十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引领百余名辅导员,培训千余名学生骨干,服务两万余名在校学生”的全员关爱格局。
通过“相约星期二·阳光心理讲坛”这一平台,该校“十、百、千、万”心理育人工作体系落到实处,全校四分之一的学生成为了“心理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自助的同时,也将助人视为己任,不少学习困难、家境困难和心理有困惑的学生在融情于教、化育无声中感受着温暖与关爱。毕业于国际学院的学生杜晗说:“感谢讲坛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大学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这个讲坛。”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树立学生健康成长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意识,提升全员育心能力,提高全员育人效果。”该校副校长范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