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目标感的无意义人生如何避免?这所学校用一套完整体系让孩子拒绝躺平!

  目标感的缺失,以及相伴随的空虚和无意义感,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普遍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感,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也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东),打造出一套全方位的升学与就业指导体系——学生在几年的时间里和升学与就业指导老师组建 搭档 ,将兴趣探索融入 主题课 。学校通过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升学和未来职业的目标感,更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主动性。

  就像《纽约时报》教育专栏作家劳拉 · 帕帕诺欧(Laura Pappano)曾观察到的一样,一群成绩顶尖的学生虽然顺利进入心仪的大学,但是在此期间却很难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挑战继续保持兴趣。

  每 5 个人中仅有 1 个人能够清晰表达出 想要去什么地方 人生中想要实现什么 ,以及 为什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

  几乎60%的受访者,虽然已经在从事一些有潜在目标感的事情,或者已经培养出一些模糊的志向,但却缺乏全情投入,也没有实质性的计划;

  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比尔 · 达蒙(Bill Damon)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今天孩子长大的最大问题不是压力,而是毫无意义。也就是没有目标感。

  但是在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东),一支由三位资深老师组成的升学与就业指导团队却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不仅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还能够建立升学和未来职业的目标感。

  src=升学与就业指导总监Luke Devlin更是告诉外滩君,升学也好,职业规划也好,最怕的不是学生没有目标,而是没有兴趣和动力去不断尝试。就怕学生还没找到自己的目标,就先躺平了。

  src=来自美国的 Devlin 已经在苏州德威和新加坡德威学校累计担任了 8 年升学顾问。

  目前活跃于包括International ACAC 国际高校招生咨询协会 (沟通委员会成员)、NACAC 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 、APCDA 亚太职业发展协会在内的多个专业团体。

  在 Devlin 看来,培养 目标感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上海浦东德威,Year 10 开始,升学指导老师与学生会开展深入的交流互动,从 Year 11 开始学生可以接受一对一的辅导,从三个维度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目标感。

  疏离者:他们既不会去追逐目标,也不渴望寻找目标。其中一些人显得冷漠、不合群,还有些人则沉溺于享乐,很少关注自我之外的世界。

  空想者:他们已经有了萌芽般的充满幻想的想法,但却很少或者几乎不会采取行动去尝试自己的想法,缺乏切实的计划。

  浅尝辄止者:他们已经参与了一些至少看起来带有潜在目标感的活动,但往往只是一时兴起,对这些活动本身的意义并没有深入研究。因此,很难在同一个目标上保持专注的投入。

  对于中学生来说,选课、申请大学,甚至未来的工作规划都离不开 目标 。一个对未来摇摆不定,不知道自己目标在哪里的孩子,毫无疑问,在这些事情上很难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总监 Devlin 看来,虽然帮助学生申请大学是很重要的工作,甚至是许多大学咨询办公室的唯一职责,但是在上海浦东德威,还有另一份更重要的工作内容——那就是让学生感觉自己被赋予了权力,感觉自己是掌控者,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信,并在前进中变得更加自信,不断更上一层楼。

  学生升入Year 10后,会先以班级或者集体大会的形式,在关于升学与就业指导的课上,了解如何准备大学申请,包括如何在各种学校活动和体验中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如果学生有特别的需求,也可以单独和升学与就业指导老师约见,探讨他们遇到的特别问题。

  比如在 Year 10 这一年级,升学与就业指导团队就设计了以自我反思为主题的课程,还有鼓励反思的主题作业 World of Work。在学业和职业评估的支持下,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想法,加深学术和职业方向的理解。

  Year 11 的学生正好要经历 IB 选课的 大事件 ,IB 要求学生在语言和文学、语言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艺术六个板块每个类别都要选修一门细化的学科,这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src=也是从 Year 11 开始,升学与就业指导老师会开始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指导。相关内容也更加深入,比如 Year 11 的课程就围绕决策(decision-making)这个主题展开。 模拟大学节 的主题活动,也要求学生站在大学招生官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Year 12 开始,学生们就需要正式地规划自己高中毕业以后的计划,包括想去哪一所大学,想申请什么专业,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Year 13 则是最紧张的冲刺阶段,学生一边要完成最后的学业内容,一边还要兼顾提交大学申请。

  每所大学的申请时间都有着细微的差别,加上日益被重视的早申,让学生们和升学指导都必须早早开始准备文书和其他材料。既要在规定内完成内容,有又要保证申请材料的高质量。

  src=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对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估,以及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所以,上海浦东德威一方面会使用一些心理测量评估,这些能够给他们一些描述性的信息,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另一方面,还会使用诸如 Morrisby 这样的职业评估程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术优势、性格特点、价值观都能够有清晰的画像。

  如果学生用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只有学生才能够真正评价自己。但如果他们不了解自己,那么以后就很难做出决定。

  所以,在这些评估以后,升学与就业指导老师还会让学生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反馈,他们同不同意评估所说的内容,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在具体的问题上,Devlin 也总会先问学生你想实现什么目标?和我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你提供帮助。

  有些学生还不能独当一面,指导老师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从听老师的引导,慢慢成长到了解自己想做什么;

  有些学生不缺信任,也不缺动力,只想得到真实的反馈,指导老师们就会如实告知,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

  还有些学生属于目标感很强,行动力也很强的类型,对于这些孩子,指导老师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指导,避免他们在某些项目上过于沉浸,影响了做其他事情的安排。

  作为隶属加州大学系统的大学的外部申请审阅员,Devlin 每年都要评阅 500 份入学申请,也就是 2000 份个人文书。

  申请文书里的个人故事,不是用魔法无中生有的。而是关于学生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展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对于高中生来说,一段值得铭记的成长,除了学业上的精进,还有在课外活动方面,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从 小透明 成长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Devlin 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四个方面有所成长,他把这四点总结为LIDI ——领导力(Leadership)、主动性(Initiative)、投入(Dedication)、影响力(Impact)。

  在美国读书时,一位技术教练带领 Yoran 所在学校的机器人俱乐部摘取了全球知名奖项。那时,Yoran 就暗下决心,也要成为这位技术教练一样的人。

  当他来到上海浦东德威以后,便立刻投身到机器人俱乐部的事业中——他希望能将无人问津的 菠萝机器人 兴趣小组,打造成一支更有竞争力的团队 Panther Robotics。

  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在学校教育技术总监的帮助下,Yoran 带领团队的小伙伴,在第一年就勇夺上海地区机器人大赛第一名。

  为了改变许多人对于机器人 难学 的印象,Yoran 和同学不仅选择适合低年龄段的乐高为搭建机器人的工具,还每周都亲自到小学部,给小同学们指导。

  他们还曾经带低年级同学去中学部的 SE21 工坊参观更大型的机器人,让他们看到自己以后能够做出的成果。

  如今,Panther Robotics 已经成为有 80 多名学生参与的 超级 STEAM 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学校最受欢迎的课外活动之一。

  src=Devlin 解释说,很多人会认为,领导力就是学生会主席或者其他组织的头衔和权力。但在他看来,领导力其实就体现在行动上。而且,有时候一些让人感觉痛苦的经历,恰恰是最能体现学生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时刻。

  Devlin 说,从大学的角度来看,最有价值的体验就是学生因为热爱和兴趣而自发采取的行动,并不是那些付费参加的课程、课外活动。后面那些可以说都是别人已经设计好的成品,但大学想看到的是学生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也许他们在活动组织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头衔,但重要的是他们组织起了自己的同龄人,无论是在社区里做宣传,还是在学校里募集资金,还是在上海或者其他团体里传播影响力,都体现了他们的领导力。而在此过程中,主动性、专注投入、影响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谈到专业选择,及职业规划,Devlin 提到了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让学生直接去做(DIRECT TO DO),另一种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DO TO DISCOVER)。

  在 Devlin 看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大学选什么专业并不一定有唯一答案。不论在哪个国家上大学,已经有清晰目标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DIRECT TO DO;还没有确定方向的学生,则可以在学习和体验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就是 DO TO DISCOVER。

  Devlin 还说起几年前在英国的一次大学之旅。在访问了牛津、巴斯、布里斯托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埃克塞特大学、皇家兽医学院一众顶尖大学之后,Devlin 发现自己对英国大学一直存在一些误解。

  在此之前,他总认为相比转专业更自由的美国大学,英国大学的制度更加难以变通,也更限制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探索。

  不过实际上,虽然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录取政策、学术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运用 DIRECT TO DO 或者 DO TO DISCOVER 的策略,在不断的体验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正如大家所知的,在美国大学灵活的选课、转专业制度之下,DIRECT TO DO 还是 DO TO DISCOVER 都不难实现。

  而在转专业十分严格的英国大学,学生也依然可以 DO TO DISCOVER。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也善于发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不过,虽然 Devlin 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但当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他和团队仍然会尽力帮助学生选择此时最想去和适合自己的大学,这也是上海浦东德威践行的 学生优先 原则和 最佳匹配 理念。

  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想要申请的大学分为最有希望录取的 (likely)、 被录取希望比较小 (possible)、 不太可能被录取 (unlikely)这三类,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准备申请材料。

  比如对于许多大学 不强制提交考试成绩 的政策,Devlin 认为,如果学生的学业成绩足够优秀,文书也足够展现个人特点,那么是否提交 SAT 和 ACT 成绩,区别并不大。

  就在去年,有两位学生在 IB 成绩很高的情况下,选择不提交分数,最终她们也都顺利被纽约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录取。

  专注于一小部分适合自己的大学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之下,上海浦东德威毕业生平均每人只有 5.2 份申请,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而对于高中生的职业规划,Devlin 对于中国香港 OWN Academy 创始人 Natalie Chan 的一个观点十分认同——现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没关系,但不行动是不行的。

  一是在课堂上,写简历、写求职信、求职、准备面试,以及树立形象,这些都只能算附加技能。Devlin 会先让学生建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大多数职业都是流动的。

  Devlin 提到,Dell Technologies 曾发布过一份报告,由智库未来研究所和全球 20 位科技、商业和学术专家组成的小组撰写。报告称:2030 年将存在的工作岗位,有 85% 如今甚至还未出现。

  美国劳工统计局 ( BLS ) 也发布过一项研究结果,婴儿潮后期(1957-1964 年出生)的个人在 18 岁到 54 岁的人生阶段,平均拥有 12.4 份工作。

  这些研究和调查都说明了,就业正在变得越来越灵活,普通人一生中很可能会从事不同的工作,这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抱有灵活的心态。在职业规划中,他们可以将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与特定部门或行业相结合,然后深入体验和研究这个领域。

  二是校内设有诸如月度的校友会讲座、年度的德威视野 ( Dulwich Horizons ) 、年度的德威对话 ( Dulwich Talks ) 、职业日等主题活动。

  src=去年 9 月,在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主修 大提琴演奏 专业的 William 就重返上海浦东德威,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小型的音乐教学讲座,并且分享自己学习大提琴的经验。

  他告诉学弟学妹们: 音乐是作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媒介来讲述人们的想法的……你们不是为了拉琴而拉琴,而是要通过大提琴演奏来体现生活中的人文元素。

  已经毕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智胜全球校友网络(WAN)为在校生带来自己切身的心得体会。目前,全球已经有有 4000 多名 DCI 毕业生和 10000 多名校友加入。

  德威的幼儿园、小学的家长,也可以通过升学指导团队的分享会,了解最新的升学行情和基本的升学信息,缓解家长的焦虑,让家长们早早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同时也支持孩子不断探索,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

  除了这样的集体会议,家长们也可以通过邮件、电话、在线会议等形式向升学指导老师们进行个别咨询。

  同时,学校升学指导网站也对全校家长开放,所有的大学申请信息均可以找到,升学指导团队还精心录制了家长学院的小视频,清晰明了地回答家长们的问题。

  这些集成的资料库不仅是学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宝藏,也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准备升学方面指明了方向。

  2018-2021 届上海浦东德威毕业生前往了英国(35%)、美国(19%)、欧洲其他国家(9%)、亚洲(7%)、加拿大(5%)、澳大利亚(5%),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布朗大学等。这既是优秀的成果,更是适合他们发展的所在。

  他开门见山地承认,教育确实是一种投资,因为这是整个家庭从孩子 3 岁就开始的投入,不仅有金钱,还有时间。对于这份投资,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期望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他非常强调,在升学与就业指导阶段,要找到学生的 最佳匹配 。

  而这份期望,也即目标。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目标,也需要不断前进的动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