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三十年 向人民报告】一间诊室看民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是金华开发区卫生事业30年来的真实写照,更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30年间,以往可以看百病的西医诊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科门诊、妇科门诊等专业诊室,更有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超声介入科、耳鼻咽喉科等专科诊室。诊室名称的变迁,是开发区卫健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写照。

  时光回流到30年前,如今的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被称为南苑医院,是开发区辖区内两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之一,周边居民有个头疼脑热,首先想到的就是南苑医院。

  “最早去南苑医院看病,一般是去西医诊室。”李阿姨住在南苑小区多年,记忆中的南苑医院与个体诊所差不多。“这是那时候的普遍现象,因为当时基层医疗单位缺少投入,服务能力薄弱,开设不了专科,所以就只开设一个西医诊室。”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志权说。当时的南苑医院除了妇产科和中医科外,只有一间西医诊室,百姓看病都是到西医诊室。

  “随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中心开设的科室越来越多,西医诊室逐渐成为历史。”李志权告诉记者,如今中心已开设全科门诊、中医科、妇科、儿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14个专业科室。

  随着科室的增多,中心服务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员工总数已增加到73人,设有中村和下官桥两个标准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辖区内7个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心还与市区各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常年有省级名老中医和各科专家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14年3月,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意味着开发区便民就医网络日趋健全。该中心从图纸设计之初,就把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目标。短短7年多,该中心员工从60余人增加到100余人,全年门诊人次从4万人次增加到33万余人次。

  让社区居民没有想到的是,新服务模式在这里得到运用。社区医生不再是是坐在诊室等人上门就诊,而是走出诊室,下沉社区、家庭,开始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是多年来医改目标之一。三江中心通过系列改革创新,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社区居民首诊比例超过90%,被患者誉为“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神”。

  据了解,自开展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以来,开发区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65个,签约人数11.96万余人次,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43.93%,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超过87.53%。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会定期上门服务,签约对象可享受13项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为居民足不出户就医提供便利。

  曾获得“浙江省优秀责任医师团队”和“开发区优秀医生”的王国良,是开发区开展基层医疗单位特色科室创建活动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1998年9月,王国良毕业后分配到洋埠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在开发区率先成立针灸理疗科。该科室从默默无闻到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特色科室。

  2016年,王国良调到罗埠镇中心卫生院,迅即成立针灸理疗科。由于契合辖区群众的健康需求,短短一年里,该科室成为医院里的知名品牌,许多患者慕名而来。2018年,罗埠镇中心卫生院针灸理疗科获得金华市基层特色专科荣誉。

  “我们紧紧围绕群众的切身需求,进一步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西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冯京说。3月5日,该中心中医馆根据辖区群众的需求,推出儿童生长贴治疗和春季益气助长疗法两个特色服务项目,每天带孩子前来接受服务的家长络绎不绝。

  自2017年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创建工作以来,开发区通过加大“一院一品”特色专科建设力度,以特色专科吸引百姓基层首诊,增加百姓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截至目前,开发区4家公立基层医疗单位已拥有5个市级特色科室,其中,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康复科、罗埠镇中心卫生院的针灸理疗科、洋埠镇中心卫生院的超声介入科和耳鼻咽喉科、西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呼吸科等都成为医疗金字招牌,吸引了众多外地患者前来就诊,让群众从中受益。

  2月28日,三江街道万达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运营,这不仅标志着万达及新园社区1万余居民可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看病就医服务,而且是市本级首个升级版的规范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这里,相关的检验结果只要15分钟就能拿到,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诊断精准度。”万达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杨英说。

  万达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净气式集成实验柜、欧姆龙智能健康一体机、心电图机、压缩雾化机等智能设备,可最大限度满足周边居民开展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快速凝血功能、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等多种检查需求。“这里是市本级率先开设‘两慢病’一体化管理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静萍说。

  据悉,“两慢病”一体化管理门诊是近年来开发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普遍认可的社区卫生健康管理理念。与传统就诊模式不同的是,在“两慢病”一体化管理门诊,患者就诊前先由社区护士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再到诊室由全科医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检验结果、行为危险因素等进行量化评估后采取分级分类管理,为不同人群提供用药注意事项、生活方式干预及下次诊疗时间的告知等,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为基层群众就医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2016年1月30日,对于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汪根良而言是个重要日子。这一天,医院由老院区搬迁到新址。

  “医院搬迁,改变的不仅是诊室的环境,更是打开了医院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坐在窗明几净的诊室里,汪根良感慨万千。

  地处汤溪镇的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是开发区所属的唯一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承担金西片农村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及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服务辐射人口达24万,但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转型发展迫在眉睫。2015年3月,开发区管委会与金华市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全面托管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含汤溪镇中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拉开“全托管模式”的公立医院改革序幕,给医院发展带来转机。

  全面托管以来,金华市中心医院派遣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全面指导院区的医疗管理、学科建设,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除了派出12位常驻专家,每周还派科主任级别的医疗专家到金西院区开设专家门诊。同时免费接收金西院区医务人员到总院进修培训,多途径提升其团队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同质化管理下,医院的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