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音乐的魔力正在于此,它用娓娓道来的旋律讲着自己的故事,听众们从中听到的却是自己的心声,并将那一刻的心情永久保存在这些音符中,每每重听,都是回忆。
最近有一档综艺抓住了老歌的这一特点,用音乐回溯时光,让歌手们用歌声与信件带着观众们回到那些金曲诞生的年代,这便是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时光音乐会》。
论做音综,湖南卫视可以算是这一块的经验选手,然而这次的《时光音乐会》却与其曾经制作播出过的音乐综艺都不大一样——节目从棚内走出了棚外,舞台的布景不再是电子屏和聚光灯,而是幕天席地的山野自然。来自不同年代的歌手围聚在张家界的民宿外,不比拼、不竞技,大家坐在一起聊聊歌曲背后的故事、唱唱彼此的代表作,气氛轻松、节奏也丝毫不紧张,比起录制,更像是一帮热爱音乐的老友相约在此的一次度假之旅。
于歌手来说,能够在如此轻松的气氛中专注于音乐本身,是再享受不过的事。然而,当对设备、演唱环境等条件要求极高的音乐综艺走出棚外,对于任洋带领的制作组来说,却是一次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天气、湿度、温度、光线……自然条件下的不可控因素太多,音综的这次“出走成功”,是任洋团队的一场背水而战。
这次,骨朵对话了《时光音乐会》总制片人任洋、执行导演罗传杰、摄影导演周腾,邀请他们聊聊音综走出户外这“一小步”背后的“一大步”。
当问到为何想要音综走出棚外时,任洋十分真诚地回道:“因为棚内音乐综艺的天花板几乎已经无法超越了。”
“基本音综形式是在三类基础上演变。”任洋表示,三个领域中,国内已分别做出了有代表性的天花板节目,譬如《歌手》之于明星竞演、《声入人心》《中国新说唱》之于垂类音综以及《中国好声音》《谁是宝藏歌手》之于素人/原创音乐。
任洋坦言道,“棚内综艺的制作水准,各个平台各个节目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棚内市场已经同质化,还能怎么升级呢?无非是你用1500盏灯,我就1700盏灯,你是3000平米的演播厅,那我就是5000平米的演播厅。能做的只是数量上的改变,质感、呈现风格上很难突破。”
既然棚内的天花板已无法超越,已经在垂类赛道拿出了《声入人心》、原创音乐赛道拿出《谁是宝藏歌手》的任洋团队便也不再执着于棚内音综的再升级。“我们觉得,原本歌声就不是诞生在演播厅里的,它最开始是萌生于劳动人民的田间地头,所以我们这次让音乐回归到他自己原本就该出现的生活场景里。”
月光、山林、芦苇荡,去舞台化的自然系场景是《时光音乐会》为歌手们准备的演唱场地。对于这一设计,任洋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我们邀请的歌手们,有在鸟巢开过演唱会的、有上过春晚的,可以说国内什么样的舞台他们没见过?所以我们这次采用一个户外的、自然的、去舞台化的设计来给他们带来新鲜感,让他们兴奋起来,告诉他们在《时光音乐会》,他们的歌声就是整个节目最重要的部分,观众不会分出精力去关注舞美设计得如何或是灯光打的好不好。”
除了节目形式的创新需求,选择来到户外、来到张家界,也饱含着任洋团队的人文关怀。今年7月,受新一轮疫情影响,张家界旅游业基本停摆,任洋希望能通过这档“湘军出品”的节目给家乡的旅游业带来复苏的信号。“我们邀请知名歌手来到这里大声放歌,这种振奋效果是很强烈的。”
从最初决定做室外音综开始选址,到最终选中张家界,《时光音乐会》制作组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室外录制音乐综艺,场地除了要有美景之外,一来要考虑歌手状态,二来要保证场地架设,三来,湿度、温度、气候等会影响机器运转的自然因素也十分重要。带着这样的标准,制作组派出三个踩点勘景小组,从7月开始,跑遍了包括海南、广东、广西、湖北、江西、浙江在内的数个省份,终于在9月选中张家界这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民宿。
9月的张家界气候怡人,艺人和机器在户外的工作状态都能得到保障,但随着时间推移,气候逐渐转凉、山中湿度变大,户外录制工作的难度等级也随之上升。
山里体感温度低,制作组在现场准备了暖风机和保暖器,在座位上铺设了电热毯,来保证歌手演唱时的身体状态。但更麻烦的是夜间过高的湿度造成的设备返潮,造成设备折损不说,返潮情况下录制出的效果必然也不理想。
为了保护设备,周腾和团队几乎把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音响用踢脚线包起来、用暖风机吹着,只为让它处在一个恒温环境中;娇贵的镜头没法用这些简单的办法维护,就上网搜寻各种能保护镜头的东西,镜头插片、防护喷雾、包裹镜头的气球罩子等等工具全部用上,物理保护+化学处理,全方位保证镜头效果。
“我们平时彩排,只要天气预报不是晴天,哪怕是多云或者阴天,我们的灯具、音箱都得做防水措施。”罗传杰告诉骨朵,《时光音乐会》录制现场的每一根电线都缠着防水的保鲜膜,以防造成漏电、触电,每一个灯头、音箱、麦克风、乐器都撑着防雨的雨棚,正式录制时拆除,录完再装上。“这是一道非常繁杂和细致的工作,但却是必须的,所以彩排的时候能看到我们现场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雨棚。”
即使如此,在室外录完6期后,越来越低的气温还是将制作组“赶”回了棚内。上周播出的节目最后,棚内舞美效果在下期预告中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可以看到制作组几乎将张家界的美景1:1复刻到了摄影棚,大片的绿植令张杰不禁感叹:“我们是来到了一个森林吗?”
罗传杰透露,镜头中出现的绿植大部分采用了真植物,以此来营造整个空间充满生机又不乏温馨的氛围。如此一来,镜头效果是保证了,植物的养护却又成了制作组的“拓展业务”。为在不通风的影棚内保证植物的存活率,罗传杰告诉骨朵,他们不仅每天要给植物照灯、吹风,还无师自通学会了怎么给植物注射营养液。
之前在室外录制时,由于全部采用影视灯具,无法像在棚内一样由电脑控制,因此现场一百多个灯具都需要由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手工调整,每次调光前后加起来基本需要两天时间。而且,由于灯只在天黑后开,灯光的微调只有天黑以后才能进行,如此一来,半天的时间花在调光上,等到正式录制时常常已经深夜,艺人和工作人员的状态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回到棚内,调光便不再是最大难题,基本下午开始调光、下午就能开始录制。但同时,如何在室内还原出自然光效果成了困扰周腾的另一大难题。
“在棚内其实最容易做到的是光比的均匀切割,这样打光会显得画面很高级,可是没有我们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去舞台化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影视的灯具,尽量还原自然光的层次感和过渡感,毕竟我们生活中看到阳光洒在树叶上,也有一个从100%到50%再到10%的过渡,突然被切割掉的光源是不会出现在生活中的。”
技术问题解决了,再次回顾节目本身,《时光音乐会》到底想要成为一档怎样的节目?任洋给出的答案是,一档归回音乐本身的“极简”室外综艺。
聊到室外这一综艺形式,任洋坦言,相较于国外已有的较具代表性的室外音乐综艺,国内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并非是技术或是设备条件,而是国内对室外综艺套路的“不舍”。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室外综艺就得做真人秀、做任务、做相处、做极致的人物关系,实际上这些套路是反音乐节目规律的。”任洋表示,“国内大家都在‘做加法’,但一个音乐节目能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既做音综、又做真人秀,就会出现真人秀部分达不到专业真人秀的极致化人物关系,音综的部分又占用了歌手大量精力和节目篇幅去做真人秀影响歌手状态的情况。”
因此,《时光音乐会》选择“做减法”。虽然将场地从棚内移到了户外,更新了整个节目语言和表达方式,但底层逻辑依然采用的是展现音乐本身魅力的音综思维。
制作团队这种对于音乐的重视性和专业性也收获了歌手嘉宾们的信任,“炫哥(林志炫)说录制我们的节目令他很安心,录制的整体愉悦感也是他参与过的节目中最高的。”任洋道,节目选择的都是至少有七首代表作、某一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手,能否给他们打造一个安心唱歌的环境是这些歌手们最重视的。
作为一档“极简”室外音综,《时光音乐会》舍弃了户外综艺真人秀的优势,也没有选择音综中常见的竞演、选秀模式,那么如何令嘉宾们产生吸引人的关系连接与互动,任洋想到了用“信”来讲音乐背后的时光故事。
“不管是竞演还是选秀,观众看的是节目中的信息量,那么我想我们通过信也可以给观众传递足够的信息量。”至于为什么选择“信”这一形式,任洋表示,信有两个好处。“一来,信可以增加嘉宾的安全感;二来,信是每个人都接触过的表达形式,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当然,为了保证信件质量和其中传递出的信息量,一封时光来信的诞生,需要先由节目组导演与艺人进行为期半天的沟通,在一首歌或是某一年背后的无数故事中,筛选出观众最感兴趣的一个,然后选择最适合节目的表达方式将它呈现出来。
经历过以上构思、准备、困难,才诞生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档温暖治愈的室外慢音综。《时光音乐会》就如张家界九月的晚风,仿佛不经意般吹过,带来一阵温柔的心旷神怡,却鲜有人知这风是拂过山中无数片叶、清澈的泉、数不清的花,才练就这味让人眼前一亮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