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硅片龙头企业隆基股份(601012.SH)在官网调整了单晶硅片的官方报价。各尺寸硅片价格下降了0.41元/片至0.67元/片,环比降幅7.2%至9.8%。其中,单晶硅片P型M10(182mm)价格的由6.87元/片调整至6.2元/片,下调0.67元/片,降幅9.75%。
针对隆基股份下调硅片价格的消息,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业内舆论,均作出较为激烈的反应。12月1日,隆基股份股价大幅回调,收盘下跌3.84%,盘中一度跌超5%。市值单日“蒸发”约182亿元,最新总市值4550亿元。
不过,亦有观点认为,此次隆基股份降价之举在意料之中。“关于今天隆基硅片官价下调,整体上是基本符合预期的。前两周硅片实际成交价都已经明显下降,官价已经是滞后更新了。”11月30日,国金证券电新团队在隆基股份公布降价消息后评论称,简单而言,“需求-价格”的负反馈早晚要发生,也应该从硅片开始出现。
12月1日,隆基股份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存在降价去库存一说。并且,技术进步是硅片降价的基础,(降价)也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业内机构PV Infolink提供的报价数据显示,11月24日,硅片价格就已经出现了松动。除了G12(210mm)单晶硅片成交价周环比持稳外,M6(166mm)、M10单晶硅片价格均下滑,周环比跌幅分别为4.94%和5.64%。
而隆基股份此次官宣降价,成为该企业自去年5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官方报价显著下调的情况。也因此,一时之间,市场震动。
业内普遍认为,硅片大尺寸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早前的156mm尺寸,到后续出现的158.75mm、166mm、18Xmm以及210mm尺寸,在大尺寸环节,182mm与210mm的竞争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从隆基、中环双龙头占据大半市场,到双良节能、上机数控、京运通等“新贵驾到”,硅片赛道热度不减,而有关硅片环节产能过剩的说法也此消彼长。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硅片价格因下游旺盛的需求不断走高。即便这一赛道上新老玩家争得不相上下,但仍长单频现,买家热情高涨。
事实上,硅料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启疯涨模式,业内便有观点认为只有当硅片企业对硅料采购需求降低,才能带动硅料真正进入降价通道。
在11月24日公布多晶硅料价格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认为,“近期硅片价格下调,虽是下游压价的主要动力,但硅片企业的综合效益指标却反向支撑其开工率维持平稳,硅料需求未减,同期供应截止到目前也暂未有增量释放,故市场价格在供需维持紧平衡的状态下依旧持稳运行。”这也在一定层面反映了硅片企业的开工率左右着硅料需求的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11月30日,当隆基股份更新硅片报价时,硅片厚度也由170μm向更薄的165μm规格切换。这意味着硅片减薄后,每当量硅料能够产出更多硅片,降低耗材成本,也反映了生产工艺提高。
无独有偶,11月18日,中环开售了厚度为150μm的N型G12(210mm)单晶硅片,首笔销售合计数量超7010万片。
该公司在签订的合同中提到了打薄硅片的意义,“将加速释放G12硅片市场规模,助力N型G12硅片薄片化,LCOE(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和BOS成本的优化,为实现光伏行业的全面平价上网奠定了坚实的产品和成本基础。”
据业内数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底,行业前十的硅片厂商产能规模就将达到350GW。而按照2022年硅料总产量不会超过80万吨折算,这些硅料可以用来生产接近240GW的硅片。
短期来看,当供大于求时,市场就会启动价格调节机制;长期来看,供需错配的情况则需要通过竞争完成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产业链上游价格高企,大部分下游买家和终端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且今年四季度的抢装潮未能如期而至,叠加各地政策影响,下游需求有所低迷。
11月22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通知,要求平稳有序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建设。但作为试点地区的河南邓州市此前已印发通知,严禁企业扰乱当地屋顶试点开发工作。
而近期,网上流传的湖南常德市发改委《关于暂停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的通知》也引发热议。这份通知提到,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全省“十四五”风、光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该委组织各区县市申报了“十四五”拟开发的风、光项目。通过初步摸底,各区县市申报项目远远超过电网可消纳能力,经研究决定,全市暂停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工作(包括地面和屋顶),待明确全市“十四五”拟开发项目后,再行启动。
国金证券认为,考虑到本次调价后,在当前高位的硅料价格下,硅片边际产能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按照本次隆基硅片调价幅度,对应组件端成本下降7至8分/W,预计将有大量项目进入‘可装机’成本区间,有效激发年底抢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