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是长期以来饱受各方诟病的市场顽疾。近期,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以及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多家上市公司及实控人因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违规担保等问题时有发生,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违规担保等行为,将督促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更好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本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因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行为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比如,*ST广珠12月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之一张坚力收到广东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张坚力自2015年11月以来作为*ST广珠实际控制人之一,涉嫌指使相关主体从事证券违法行为并隐瞒相关事项,导致信息披露违法。一是*ST广珠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二是*ST广珠在2021年1月至3月期间,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对此,广东证监局拟决定:对张坚力予以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的罚款,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尚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正在调查中。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已会同有关部门部署专项执法行动。证监会10月15日表示,会同公安部、最高检联合开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集中部署查办19起重大典型案件。其中,有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职务便利,以支付股权转让款、债务转让等名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
一方面,“追首恶”精准打击,抓“关键少数”出真招实招。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说,比如,在对腾信股份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监管部门对腾信股份拟处以200万元罚款,对腾信股份实际控制人徐炜拟处以300万元罚款,对实控人的处罚金额比上市公司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背后往往隐藏着财务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全面追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释放倒逼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信号。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治理失效、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问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违规担保、信披违规行为,将督促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更好维护中小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