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自1808班是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的智能制造实验班,这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在探索新工科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尝试。
以个人填报意愿为先,课程成绩为辅,32名有着“智能制造”科研梦想的少年们组建成一个新的班级——机自1808班。
“我们不是卷王,努力只是我们的日常。”班长赵佳盈腼腆地笑了笑。对于1808班的同学来说,学习、实践是日常且快乐的事情。
无论什么课,前排的座位总是非常的抢手,“如果想坐第一排,那还真需要去得相当早才能坐到。”学习委员刘梦瑶说,大家学习都非常自觉,不管是在离宿舍比较近的综合楼,还是公交3站才能到的图书馆和东楼,总能频繁碰见班里来自习的同学。
组建班级后一年里,同学们大部分都进过实验室、参与过科研项目、参加各种比赛,也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了目标和想法。“在这些丰富的科研与竞赛实践中,我们每个人都逐渐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具体方向,比如应用医疗领域,材料成型与加工方法领域,软件开发与算法优化领域等。”团支书张政昊说。
结束了忙碌充实的保研阶段后,现在的1808班也没有丝毫松懈,继续为他们心中的科研梦想而奋斗着。
拥有三个专利、保送西安交通大学的赵文辉向记者展示自己现在的课表——花花绿绿的页面几乎没有留下几处空白,他说:“还是需要努力啊,像我还在上课。还有很多同学都在自学研究生需要的课程了,或者和导师学习项目之类的。”
大四被很多人戏称为“研究生零年级”,因为这宝贵的一年可以为未来的科研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在外界赞叹溢美声不断的情况下,班级同学依然以稳健的步伐和努力的身影继续奋斗着,抓紧一切时间提升、丰富自己。
“其实全班保研并不是我们的初衷,只是我们为了理想继续奋斗,得到的最动听的结果。”张政昊介绍,从试点班级到正式专业,这是智能制造方向班级的第一次全班保研。
自行购置了三台3D打印机的年级第二王小卡,在不破坏宿舍门锁的前提下,利用机械装置,实现了“指纹开锁”自由;
合唱团大佬陈明志,除了在方程式赛车队发挥光热,还跨专业与电气院同学共同拿下多个国家级、省级比赛的奖项;
坚持健身五年之久的周禹初,不仅掀起班级的健身风潮,还是擅长黑管演奏的湖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交响乐团成员……
“我们只是在关键时间和方向的抉择上,更加自律和专一。”这些传统眼光中的“学霸”,并非是呆板、单一的。学习是日常主业却不是生活的全部。学霸光环之外,他们也是玩游戏“随时开黑”、唱歌时“争做麦霸”的普通大学生。
在机自1808班班主任韩晓筱教授的眼中,班级内的每一名同学都在独有的领域和小世界中熠熠闪光。“成绩排名有先后,但是我们班级每位同学都是并列的。每一个人都很优秀,我希望大家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在自己的行业发光发热,在我国的制造行业上做出引领,有所建树,以优秀中国大学生的身份走向国际,同时回报我们的祖国。”
“还记得我们曾在丁荣军院士的带领下参观中车株洲所,身临一线,感受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张政昊回忆,“也正是那次的活动,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科研、科研报国的理想。”
班级同学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丁荣军的带领下参观中车株洲所。
“我们班的同学还拿奖拿到‘手软’。”赵佳盈介绍,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甲大师对抗赛、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赛事中,机自1808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是1808班学习和进步的秘诀。在机自1808班同学口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班级氛围真的很好。”
从最开始的互不相识,经过小组测绘作业的磨练和熟悉,各种小组作业的配合和讨论,“小组制”的学习方法逐渐在班级内稳定起来。
课程中,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课程后,小组分享学习心得、相互解决疑难杂症;期末时,小组聚在一起学习,相互巩固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班级内达到了“1+1>2”的绝佳效果。“复习周,我们常常半夜还‘串寝’一起讨论疑难问题。”赵文辉笑到。
专业第四的汪颖提到班级同学们的帮助还是很感动,因为转专业的关系,她比别人的课程任务更加繁重。但是在修习课程中,她受到了很多偏爱。
“他们都会主动把往年的试卷和他们的答案拿给我,主动帮我画知识点,无条件地给我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我的成绩能提高,离不开每一个帮助过我的同学。”汪颖说。
“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院设置了‘智能+’人才培养方案。”据机械院分管的副院长张屹介绍,智能制造方向在机自专业课程基础上,新增5门智能制造的方向课程与1门独立实验课程。
“经过近5年试点与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预期成果与部分宝贵经验。”张屹说,三届实验班的顺利组建发展以及取得的卓越成绩,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作为单独专业招生增加信心也奠定了基础。自2021年起,机自专业的智能制造方向完成了历史使命,智能制造工程已经成长为独立招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