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需要博士学历,如今并不少见,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燕山大学、河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临沂大学、济南大学等学校,都在招聘博士辅导员。
有需就有求。事实上,辅导员岗位已是许多名校博士的“心头好”。3月11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专职辅导员拟聘用人员名单,13人均为博士,其中10人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双一流”名校。1月15日,浙江大学公布2022专职辅导员拟录用名单,名单中除了20位名校硕博,在替补名单中还有39名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名校的博士。
3月23日,东南大学发布公开一批辅导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又是清一色的“双一流”博士,且均有事业编制。
虽然许多高校的教学科研岗已经失去了享受事业编制的资格,但如上图所示,大部分辅导员岗位,仍雷打不动地给予博士编制。
编制不仅意味着稳定,还象征着许多“非升即走”享受不到的福利待遇。路人可能会为博士辅导员不到6千的月薪感到惋惜,殊不知他一个月的公积金就有7000。此前,有安徽某高校辅导员自曝,自己绩效工资每学期3万多,年终奖每年14500元,取暖费每年2700元,一年收入可以超过20万。
大部分高校都有相应的辅导员转岗规定。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如果辅导员想要转岗,只要以下条件,基本就能成功。
即便没有成功转岗,如今国家已经开始探索辅导员的职称评价,只要达到一定条件,辅导员岗位也能评为副高、乃至正高职称,享受相应待遇。
此前,教育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到要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也就是说,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可享受专业技术职称和管理岗位职级两个序列评聘。
塔子粗略统计了一下,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云南大学、华侨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已发布相关文件,这意味着,有些博士即使没办法以科研成果进入“双一流”的教学科研岗,也可以通过成为辅导员,享受到“双一流”高校高级职称的待遇。
做辅导员,的确累。辅导员就是学院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道桥梁,也在不断承受着压力。除了给学生做“保姆”,还要做好学校及学院的“传声筒”,许多高校辅导员在入职初期,都是与学生同吃同住,很少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找不到自己的辅导员,那么他大概率正在开会、写材料,或者补觉。
虽然累,但比起“非升即走”要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博士担任辅导员,发文章、申课题的压力小了;但又能在评奖评优时充分利用上学生时期积累的写作思维与经验,更容易做出成果。
大学,如同华夏诗词中的月亮一样,对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传承着知识的薪火,孕育着国家的兴旺——我们都渴望成为传递火炬的使者,我们都期待着民族的富强——我们都在不同的道路上探索着,辅导员正是其中一条路。
许多博士成为辅导员,无非就是爱高等教育,爱学生,从此将立德树人成为自己的职业使命,对抗着匆忙和琐碎,守护着年轻的大学生们,守护着家国的未来。这个岗位,这份工作,很有价值,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