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令医药股杀估值,同时也推动了医药行业“由仿入创”的进程。因此,跟疫情相关的新冠特效药、疫苗以及CXO医药外包行业等,均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境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与A股医药板块相关公司,市值接连出现较大下挫。在《红周刊》记者采访中,有机构人士表示互联网平台估值已在极低位。
与互联网龙头估值进入估值中枢附近的还有医药龙头,如恒瑞医药今年以来累计收跌45.86%,估值处于近十年估值中枢的下轨。
在恒瑞医药之前,其他医药龙头更是早早开启下跌模式。这种板块性的估值下行,与医药集采关系紧密,而且《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医药集采的范围仍在扩大。
据最新公开资料显示,11月26日,针对胰岛素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举行,拟中选结果中,甘李药业、联邦制药、通化东宝和海正药业分别有6个、6个、5个和1个产品中标。其中,甘李药业所有产品平均降幅为65.33%。虽然相对医疗器械等其他品类而言,胰岛素的降价幅度较低,并被市场解读为优于预期,公司股价也于11月26日大涨5.92%。但在11月29日至12月2日,甘李药业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7.40%。
对此,保银投资表示,集采对于器械和药品行业甚至对于医疗服务行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投资者对医药行业的担忧。不过,从中国的医保支出水平来看,抛开疫情影响,中国目前医保支出水平仍然保持着每年10%左右的增长,在医保总盘子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部分产品的降价必然带来另外一批创新品种的加速增长,比如国家每年一次的创新药谈判,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被纳入医保,创新药的市场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创新药和创新器械未来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由仿入创”是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带量采购加速了行业创新的步伐。
一是创新药行业,因为创新药的政策目前比较明确,医保谈判的方式定价相较带量采购温和很多,同时中国的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果正逐步兑现,如天境生物的CD47抗体、信达&百济神州的PD-1单抗、诺诚建华BTK抑制剂等。借鉴日本武田的发展经验来看,正是亮丙瑞林、兰索拉唑等一系列重磅药让其摆脱仿制药身份,从而成长为全球大药企的。中国仿制药企业转型相对较晚,目前来看,第一个重磅药企大概率会在这批生物科技公司中产生;
二是创新生物药的上游,因为中国的生物药仍处在发展初期,用量快速增长,上游的需求则迅速增长。同时,国内上游企业在部分领域产品已经达到了进口的水平,且价格却是进口的一半,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比如国内一家做填料的公司,其目前产品性能已经和国外成熟公司相当,虽然在一些已经量产的品种上替代进口有一定难度,但在一些新立项的产品上份额已经能够做到跟国外企业五五开;
三是CXO医药外包行业,因为CXO给药企提供研发和生产代工服务,随着药企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医药外包市场也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同时,中国的CXO企业目前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以治疗新冠的药物COVID-19中和抗体为例,中国企业能够将药品研发时间从传统的12~18个月缩短至4.5个月,压缩到之前28%的水平,它们凭借成本和效率的优势,率先实现了出海、完成了国际化。目前,很多公司海外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