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家庭聚会上,我竭力还原北京毕业季求职的盛况,所有人都感觉很新鲜,表弟却蜷缩在角落,眼底尽是茫然与陌生,当我说起竞争压力大、找工作很难时,他甚至露出奇怪的艳羡神色。

  半年后,我听闻了表弟待业在家的消息。他念的是高职,学的是中西面点,在老家该干点什么,谁也不知道。我突然理解了表弟当时的心情——那是一种局外人对局内人的艳羡。

  相比其他毕业生,职校生似乎天然矮上三分。不仅是招聘启示上注明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还有职校生提及学历背景的讳莫如深。

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11月2日,人社部发布了一条消息: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如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其中还重点强调了:要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且该数据预计在2025年将会接近3000万。

  这其实很魔幻:一方面,企业有巨大的用工需求,一方面,职校生群体也有巨大的就业需求。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程度上都是固有观念在作祟,学历一度被视为招聘的唯一标准,让众多职校生不得其门而入。

  而此次事业单位大幅向职业教育敞开,则具有风向标般的重要意义,告诉人们,旧观念是时候被打破了——职业教育不该“低人一等”。

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中专毕业后,他曾经在长城宽带拉过网线,还做过中介,在电子厂拧过螺丝。时间一长,他感觉自己的生活有些单调,便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他开始变得“格格不入”,别人下班逛街打游戏,他却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学习编程,最终成为了一名月薪过万的程序员。

  这位厂弟名为温学贵,学习获得的是能力,他人如其名地诠释了,胜任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永远是能力,而非学历。

  2021年,学历背景为初中及以下、中专/中技、高中、大专的求职者,经验最丰富的人写下了64段工作经历,其中1904人拥有10个以上资格证书。这些求职者每个月跟招聘者产生的沟通次数有1.5亿。其中涉及的岗位,最高的月薪有20万元。

  我很想跟那个提供“月薪20万”岗位的招聘者聊聊,这个世界总是因为那些愿意放下偏见的人变得更好。

  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庆来看重,破例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随后,华罗庚便开启了狂飙突进的人生,仅仅4年,他便成为了清华讲师,那年,他24岁,比北大“韦神”韦东奕还要年轻4岁。

  事实上,所谓的“招聘规则”、“筛选门槛”,无外乎是人为设置的条件。在设置过程中保障了效率,但也让公司自身与求职者背上了条条框框的镣铐。而对于职校生来说,最大的镣铐莫过于“本科及以上学历”。

  华罗庚挣脱了镣铐,成为传奇,但仍有人看到了现实:抛开自身禀赋不谈,他的经历本就是万中无一的偶然,也可以说,是一曲无法复刻的绝唱。

  能否将看似偶然的结合变成“必然”,让普通人也得以打破镣铐,获得“稳稳的幸福”?90年后,这个问题终于迎来了答案。

  成都有一个名为洪超的小伙,目前在一家小型MCN公司任主管。两年前他刚从空乘专科毕业时,只能在机场打杂。他先在BOSS直聘上找到一份天猫客服的工作,一年后又凭借这段经验跳槽去了快手做视频审核。

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熟悉短视频的逻辑后,他才终于开始尝试寻找相关的工作。在BOSS直聘匹配系统的推荐下,洪超拿到了现在这家公司的面试机会。

  这家MCN公司正处于初创期,对员工的综合能力依赖较大,需要兼顾外部对接与内容产出。而拥有客服经验与视频审核经验的洪超,既善于沟通,又对内容好坏有一定的评判标准,无疑是最佳人选。

  据洪超事后回忆,公司本打算招聘本科生,如果只是单纯的简历投递,自己大概率会被HR一刀切,好在当时沟通的是CEO,对方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从而做出了进一步看看的决策。

  当技术愿意打破偏见与条条框框,将目的回归到合适的人匹配合适的岗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不再信仰学历,愿意发现洪超们的闪光点;当洪超们认真规划、对待职业生活中的每一天,有更多自信敲开企业的大门,就有越来越多的偶然成为必然。

  00后中专女孩杨丹妮,一路过关斩将,荣获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23岁的司献凤成功通过人才引进落户上海,成为首位落户上海的美容师;西安交大的女博士陈琳突破世俗眼光,和平平无奇的中专生李中淋结为情侣。

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中国每年有400万名专科毕业生,以前,他们通常是失语的,社会的目光总被名校光环吸引,“强者崇拜”导致他们隐没不见,“被看见”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状态。

  当职校生也能接触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招聘者,也能克服地区、行业、学历等壁垒找到好工作,这意味着,他们还能在“被看见”的基础上获得“被尊重”。

  我真心希望那些不会一句“回去等通知”就打发别人走,精心准备的简历被随手扔进垃圾堆的企业,被越来越多人看见。我真心希望每个筹备一周的自我介绍,都能被认真聆听。我真心希望,每个职校生打开手机APP里的对话框,就能获得直接对话的机会。

  如今,全社会都在谈论高质量发展,所谓高质量,其实就是精准、高效、人性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应有的尊严,追逐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被看见”,还是“被尊重”,都是求职者最基本的权利,找工作本就是平等的双向选择,这个常识,应该捡起来了。

  技术可以推动资源的公平分配,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而更长远地看,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社会文化。它让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看见,也能生活得更“平等”。

  我为表弟感到惋惜,如果身处这个时代,他会不会在聚光灯下慷慨陈词?抑或是和我一同享受北京的冬日?答案好像有无数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会再是那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