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9日,美国休斯敦举行的世乒赛上,一对中美混双组合夺得铜牌。适逢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此次中美首组混双并夺牌引人关注。
乒乓球是中国“国球”,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大陆推广。1959年,容国团在多特蒙德世乒赛夺金后,承载中国人自豪与荣耀的乒乓愈加风靡。其后发生的“乒乓外交”则更为脍炙人口。
1971年4月,在日本参赛的中国选手庄则栋与美国运动员科恩握手,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情感,在两国领导人超越分歧、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艺术指引下,小球转动大球,大国关系破冰。之后中美选手互访中,两地的热潮,美国民众高举标牌书写“了解、友谊、和平”,至今令很多亲历者难以忘怀。
民族的与世界的相互连通。乒乓球滥觞于西方。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限制,英国民众开始探索把网球移到室内。逐渐,以桌台为场、木板作拍击空心球的“桌面网球”(Table tennis)诞生。这项天生简便易行、寓乐于民的运动,因击球声清脆朗畅,中文名定为“乒乓”。
其后,“乒乓球之父”,担任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的伊沃·蒙塔古,为乒乓注入友谊、和平、尊重、平等的内涵。二战期间,乒乓球被列为红十字会援助物资进入战俘营,战后的新一届世乒赛力促苏联参加。1952年,蒙塔古访问中国,国际乒联成为最早向新中国敞开大门的国际组织之一,世乒赛也成为全球首个将举办权先后交与非洲和亚洲城市的国际体育赛事。
可以看出,若体育本身即拥有追求平等与团结的内涵,那么乒乓则是蕴藏于“普遍”中的“特殊”,因独具的源流、品格与记忆,更加凝结着跨越障碍、创造交流、促进理解、传递友谊的价值。
本次,系世乒赛首到美洲。中美首组的跨国混双队伍成绩不俗,美国乒乓球队更是62年来首获世乒赛奖牌,两国乒乓爱好者、体育界、乃至支持中美友好的两国人民都为之喜悦。
中美混双的巧妙组合,让人们重温历史经验与智慧的同时,再次通过乒乓球这项极具象征意义的运动,向世界诉说了打破隔膜的意义与成果。其中传递着尊重、互鉴、共赢的理念,更提醒着世界——联合胜于对抗、合作胜于分歧、团结胜于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