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让创新从“偶然”走向“必然”

  尤其是在技术快速颠覆、创新不断涌现、VUCA的时代,一旦新技术、黑天鹅事件现象出现,管理就被借此“贬低”一回,简直成了“背锅侠”。

  有著名企业家甚至当面对我说:管理阻碍创新,只有打破管理,才能涌现创新。这让我惊讶这样的企业居然还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这是多大的幸运啊,真要感恩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我过去也认同这些,同时会强调这里的“管理”是指狭义的管理,广义的管理是包含战略、领导。但我最近越发意识到,这样的解释根本无济于事,还是不能去除对管理的误解,实在是弊大于利。

  将领导、战略和管理分离,认为领导、战略高于管理,把管理仅仅等同于执行活动,真是害人不浅。不仅对管理有害,对战略、领导力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最好的领导,总是身体力行参与管理工作。只讲“大格局”,而不参与管理工作的遥控式指挥,肯定离谱得很,对组织的伤害是巨大的。

  很多人认为,我们被“管理”过度了,但“领导”不足。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太不缺乏高高在上的领导方式,却缺乏足够的参与式管理,走进人群中的领导。

  注意身体健康的人,会经常通过手表、体重秤观察自己的心率、血压、体重,同时注意自己摄入和消耗的能量,甚至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更不用说年度要做个系统的体检。观察、了解,并想办法改善这些指标,就是在管理身体的健康。

  身体怎么能不要管理呢?不要管理,就是不顾体重、血压、遗传性特征,胡吃海塞,作息混乱,只吃不动,抽烟酗酒,图一时之快,而不顾身体状况。

  身体是个组织,企业也是组织(Organization)。身体是由器官(Organ)组织成的,企业也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器官”——部门组成的。身体和企业一样,光有器官、部门是不行的,还需要循环系统、流程,器官之间既要有隔离,也要打破隔离,形成循环、渗透。

  最近有篇文章《华为: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要搞退休制》,文章分析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退休和淘汰制度。相比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之所有更有活力,很重要一条是淘汰机制。

  在我看来,退休、淘汰非常容易理解,如同人需要拉屎、撒尿。吐故,才能纳新,这是肌体健康的基本,否则时间长了就食欲不振,活力不足,甚至危及生命。有的组织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活不好,就是新陈代谢不良,经常“便秘”,废物拉不出去,堵在肠道里,消化不良,就会引起呕吐、优秀人才流失了。这样的情况,不是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好好的调理,否则可能就得伤筋动骨、动大手术了。

  具体管理方法的选择,是需要根据企业情况的。如同是需要西医手术,还是中医调理,是需要根据个体条件和疾病严重情况的。不能因为用错了治疗方法,就说西医或中医没用,那就是不讲科学、“因噎废食”了。

  KPI如同体重、心率,OKR则是身体健康的综合性指标。过度关注体重,忘了总体健康,就像人要减肥,只顾体重指标,不顾其他,体重是下去了,但如果掉的都是肌肉,反而有害健康。

  对于一个快速成长的组织,如同一个正在发育的少年,如果错误的将体重定为单一控制目标,反而对健康是有害的。这就是为何快速成长、创新驱动型、处于剧变行业的组织,更加强调OKR,而不是KPI,因为需要观察整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指标。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实践。这和医学非常相似。管理者就是组织的医生、健康管理师。

  如同医学也在不断发展,管理也是。不能让落后的、僵化的、不适用的管理方法束缚创新,这一点我双手双脚赞同,就如同还用放血疗法乱治病、用切胃的方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或者病急乱投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样愚蠢,但是,据此就要废除管理,杀掉医生,那无异于焚书坑儒,糟蹋了“管理”这一百年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很多人有所不知,管理科学下面有一门学科是“创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我在同济读博教书的八年,就是属于这个领域的。十多年前,有幸在中国推动创新管理的学术研究;今天,仍在企业界推动创新和管理的实践。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中国经历40年的市场爆发,不重管理的企业也可能成为领军者,但在未来,这种可能性会大大减小。这就是总书记讲的“要从中国速度,走向中国质量”,不重视管理,是绝对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

  要达到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破除对于管理的偏见,需要给管理“平反”。你和卓越企业的差距,首先是认知差距。总之,需要记住一句话: